在数据业务领域的全面进击正在带领英特尔走出PC芯片行业放缓的阴霾。
4月27日,英特尔公司发布了2018财年第一季度财报。受数据中心业务增长推动,英特尔该财季营收达161亿美元,每股收益0.87美元,均跑赢华尔街此前预期。受此影响,英特尔股价在美国当地时间26日的盘后交易中涨幅达5.52%。
财报显示,依据美国通用会计准则(GAAP)英特尔2018财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6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48亿美元增长9%;运营利润为4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6亿美元增长23%;净利润为4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0亿美元增长50%;每股收益0.93美元,较去年同期的0.61美元增长53%。
“数据洪流时代,智能就是增值。我们要和产业伙伴一起,抓住创新机遇,推动应用落地,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对包括第一财经在内的媒体表示,现在包括产业界和华尔街金融界都越来越认同英特尔对未来数据发展方向和规律的判断。 而且英特尔提前的布局补充了这个能力。目前在很多应用上也越来越明显,包括无人驾驶,人工智能,都极其需要对数据进行挖掘处理和分析。
记者注意到,尽管芯片业务仍然占据营收的大头,但在总营收中的占比已降至51%,去年四季度这一比例为53%。与此同时,包括AI和无人驾驶在内的新业务迎头赶上,49%的营收贡献距离超越PC芯片仅一步之遥。
向数据业务转型
在受到三星、台积电、高通以及英伟达等对手频频挑战后,外界都在关心这家硅谷的老牌科技巨头如何做出反击。第一财季结束后,英特尔CEO科再奇常常挂在嘴边的“数据是未来的石油”的故事又可以继续讲下去了。
从最新的财报数据来看,英特尔2018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61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48亿美元相比增长9%。净利润为4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30亿美元相比增长50%,超过分析师的预期。财经信息供应商FactSet调查显示,分析师此前预计英特尔第一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72美分,营收为150.7亿美元。
而从对业绩增长的贡献来看,英特尔数据中心相关业务的增长明显,核心业务正逐步由传统的PC相关业务向数据中心相关业务转移的趋势继续得到强化。
具体来看,数据中心业务营收同比大增24%至52亿美元,超过华尔街预期的48.3亿美元,成为继PC芯片业务之后英特尔的第二支柱;物联网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7%至8.4亿美元,也高于分析师预期的8.2亿美元。
三年前英特尔以167亿美元收购了AI芯片公司Altera,这是英特尔历史上最大的收购交易;去年英特尔又斥资153亿美元收购无人驾驶技术公司Mobileye。英特尔CEO Brian Krzanich认为,一季度新业务的表现加强了他对进一步拓展新市场策略的信心。
“数据业务已经成为公司各个业务发展的重中之重,不管是人工智能还是无人驾驶,对于英特尔来说,这些新兴领域所需要的数据处理能力正是公司的强项,尤其是对处理器提出的计算要求远远超过了传统的个人电脑和服务器。”英特尔内部人士对记者说。
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在几天前的采访中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英特尔目前拥有全面而整合的产品布局,覆盖客户端与通信、物联网、Mobileye、数据中心与网络、新技术、存储解决方案、可编程解决方案等产品线。英特尔不仅布局当下,更持续引领未来的计算创新,例如人工智能、5G、自动驾驶、物联网、神经元计算、量子计算等。
在中国寻找互补共赢点
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无疑是英特尔推行数字战略中不可忽视的战略市场。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英特尔成立50周年。在英特尔未来聚焦的八个领域里,“中国制造2025”和“精准医疗”策略是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制定的。英特尔在中国的两大核心战略:一是与中国一起,实现核心技术突破、支持自主创新;二是推动人工智能、5G等智能应用落地,支持产业智能升级,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在不久前举行的英特尔“数造未来,IN无止境”的“纷享会”上,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杨旭表示,“英特尔要帮助中国的产业在人工智能的时代进行快速、更有效地增值和创新,提供最好、最强的计算和分析平台。”他相信,一旦英特尔能与这些看似彼此有巨大差异的企业伙伴协同合作,就能取得突破性的成功。作为创新者和整合者,英特尔将最终汲取各家之长,再次建立新的生态联盟,进而释放巨大的可能性。
比如,基于英特尔的边缘计算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技术,京东的无人便利店加速迈向“知人、知货、知场”自能零售场域。采用英特尔技术的谷歌旗下Waymo车队,在美国道路上已积累的自动驾驶汽车里程数据。立镖机器人与英特尔合作推出了全球首创的包裹智能机器人分拣系统,该系统有效提升了分拣效率,降低了物流成本。
但近期围绕在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氛围仍未散去,不少科技公司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对此,杨旭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英特尔的主张是任何的技术没有国界, 考虑全球市场。 而且全球市场的整个运用以及整个方方面面的发展,需要捕捉到全球范围内从需求到产业发展的规律。像跨国公司是全球性的企业,在全球开展业务,任何贸易摩擦,贸易战都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
“把精力更多的放在创新和发展上面,所有企业都在寻求从中国市场到全球市场的发展之道与机遇。现在是技术驱动的时代,数据在驱动很多技术创新和应用的突破。在全世界范围内,中国和美国在技术创新的速度、深度、广度, 包括影响力是最大的。曾经有人说云计算就是两片云,一个是中国,一个是美国,全世界全给覆盖了,这有一定的它的真实性。”杨旭对记者说, 跨国公司在中国要发展,以及国内的产业, 能够找到真正可行的互补和共赢才是未来正确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