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业绩牛”有望接棒 公募锚定“科技+内需”双主线

王鹤静 魏昭宇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回眸2024年,市场跌宕起伏,股债双牛行情四季度上演。岁末年初之际,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了公募行业多家机构与投资人士,围绕2024年的行情复盘与2025年的市场展望进行深入探讨。

  伴随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明显转向,业内人士普遍认为,2025年经济有望迎来具备较强向上弹性的需求周期。本轮行情中短期内主要是流动性带来的估值驱动,在经济基本面的配合下,政策不断落地和推进更加重要。

  业内人士认为,在科技创新集中涌现、我国新质生产力方面持续加大投入这两个核心假设下,要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有关标的。

  决策层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消费相关板块有望持续成为市场主线;此外,随着债市无风险利率持续下台阶,红利资产仍将走出趋势性行情。

  宏观经济有望持续向好

  汇丰晋信基金的基金经理闵良超表示,2025年宏观环境有望迎来三大周期的拐点。

  首先是需求周期。闵良超认为,2024年三季度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出现了明显转向。2025年上调狭义赤字率以后,有望带来广义赤字率的提升,具备较强向上弹性的需求周期或出现。其次是地产周期。闵良超判断,如果时间拉长一些,参照海外经验,2025年房地产“量”有望比“价”更早企稳,以一手房销量及开工等更前端指标来看,2025年房地产市场的下滑斜率有望进一步放缓。最后是产能周期。闵良超表示,目前很多行业的产能供给出清基本接近尾声,产能周期有望迎来比较积极的变化。

  经济的转暖回升并非一蹴而就。在中欧基金看来,国内需求方面,居民消费和企业信心的回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宏观基本面的修复或是趋势向上但过程曲折的局面,未来决策层或继续加大政策力度以提振经济。非金融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经历了长时间下滑,目前处于低位水平,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增加实物工作量来提升PPI数据环比增速,从而带动ROE回升。

  富国基金预计,2025年A股将继续走强。第一季度仍是政策窗口期,A股短期核心逻辑是“政策牵引”,但基本面数据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有望逐渐向好。二季度后将成为重要的政策成效验证期,若国内有效需求明显改善,基本面向上趋势确立,则A股的核心逻辑转向“业绩牛”;否则,有可能倒逼更大力度的政策刺激,上演“政策牵引”的升级版行情。

  在中欧基金看来,当前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个人用品、汽车零配件等对出口依赖较高的行业或面临一定冲击;然而中国在很多行业拥有反制空间,相关领域有望为投资者带来新的机遇。在资金面上,2025年资金净流入ETF规模或大幅度提升;同时险资会大幅度参与A股;外资配置A股比例虽低,但随着中国经济持续改善,未来海外资金有望持续回流。

  “在2025年,主要是流动性带来的估值驱动。”财通基金的基金经理金梓才认为,在经济基本面的配合下,政策不断落地和推进更为重要。决策层表态积极、增量政策不断出台,使得市场能维持较高估值水平,期待2025年具体政策的落地和推进。

  金梓才认为,需要寻找想象空间大的公司,因为这些公司在向好行情里的估值弹性更大。“想象空间大的行业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处于发展早期,目前渗透率还相对低;二是商业模式创新,未来市场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空间巨大。但并不是所有想象空间大的行业都可以投资,可逐步验证发展逻辑且短期还能兑现业绩的行业才是投资优选。”

  聚焦“科技+内需”

  在2025年,哪些细分领域将迎来布局良机?多家公募机构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投资机会不容忽视。在汇丰晋信基金的基金经理吴培文看来,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在科技创新集中涌现、我国在新质生产力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两大核心逻辑推动下,要高度重视新质生产力有关标的。

  华安基金的基金经理胡宜斌认为,中长期来看,经济转型的重要性远大于总量发展,财政发力依然会聚焦于新质生产力领域。预计资金会流向更具潜力的赛道与行业,未来将更多关注宏观经济结构的变化,寻找结构性投资机会。

  人工智能(AI)板块是否会在2025年继续“闪耀”,中欧基金的基金经理刘伟伟认为,2024年国产大模型在能力和产品方面与海外差距出现逐步收窄的态势。当前,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其蕴含的颠覆性潜力和广阔的增长空间,已成为全球资本竞相追逐的热点。他表示,在国内互联网厂商、科技巨头和创业公司的推动下,国内的搜索和文生视频产品渗透率得到快速提升。落实到投资视角,刘伟伟判断,AI作为底层技术带来的投资机会将在各行各业产生,重点看好二级市场的三类投资机会,即AI基础设施(算力)、AI软件应用以及AI硬件。

  此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在外需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变得尤为紧迫。2025年,宏观调控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办好自己的事,统筹扩内需、稳增长、促转型。市场也关注到扩大内需的投资机会。鹏华基金指数与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张羽翔表示,2024年经济呈现复苏态势,必需品消费保持韧性,可选消费品在政策支持下自9月起持续回暖。随着促消费政策如以旧换新等逐步实施以及决策层对扩大内需的积极态度,张羽翔预计,将有更多相关刺激措施出台,扩大内需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临近春节假期,政策预期升温,消费板块有望迎来新一轮的修复。

  2024年备受关注的红利资产也有望在2025年持续占优。万家基金策略研究员钱海认为,稳健的央国企标的和红利资产值得关注。“随着债市无风险利率台阶式下行,低估值的红利资产已成为趋势性品种,随着社保和险资等长线资金配置比例加大,长期来看,这类资产兼具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

  谈及2025年的选股思路,招商基金的基金经理朱红裕表示,在消费、资源、公用事业等高ROE板块中,寻找商业模式稳定、高壁垒叠加高质量公司合理定价的机会;在中游制造、医疗保健、信息科技等成长类板块中,关注经营周期拐点及产品技术升级因素带来的估值盈利双击机会。2025年可密切关注内需相关板块,从确定性和估值修复空间两个方面把握投资机会。另外,还可以关注产能周期有望拐点向上的行业以及部分行业企业的出海机遇。

  债市或在波动中前行

  2024年以来,债牛行情一度给固收产品带来了亮眼表现。然而近期10年期国债收益率接连走低,引发了市场对于利率下行空间大幅压缩的担忧。

  鑫元基金表示,决策层将货币政策总基调由“稳健”调整为“适度宽松”,并表示要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预期2025年人民银行将继续调降政策利率,推动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债市收益率理论上存在中枢下行空间。但在货币政策总基调明确转变后,鑫元基金注意到,近期债券市场抢跑严重,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7%附近,价格本身已经蕴含了接近30个基点的降息预期,透支了部分下行空间。

  浦银安盛稳健增利债券的基金经理章潇枫认为,债市的趋势大概率尚未走完。从曲线形态等交易结构角度看,目前债市并没有出现过热的迹象。展望2025年,蜂巢基金固收团队表示,一季度、二季度将是重要的政策观察期和验证期。在此期间,宽货币的确定性较强,债券仍会享受到稳增长发力期的红利。若政策力度显著超预期,那么基本面在债市交易中的权重或进一步提高,市场可能面临扰动。

  若后续房价企稳回升、基本面持续改善、企业业绩上行,届时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性下降。永赢基金预计,债市可能迎来调整压力,2025年债市在波动中运行,整体操作难度加大,需要保持较高流动性以及操作灵活度。

  信用债方面,蜂巢基金固收团队认为,按照现行政策来看,城投债依然严控增量,2025年净融资预计维持低位,产业债或成为信用债的增量来源。“随着利率的中枢下移,高票息资产更为紧缺,而投资机构的需求依然旺盛,2025年信用债依然大有可为。”蜂巢基金固收团队认为,短期内在化债背景下,城投债信用风险可控,市场交易更为注重流动性溢价,因而需要更加关注信用债的波段交易机会。

  可转债方面,永赢基金认为,后续市场供给收缩有助于估值维持,配置需求或将进一步推升可转债的估值水平,可重点关注低价策略及正股动量策略。在流动性充裕的前提下,主题风格、科技成长品种值得关注,还可关注消费、顺周期等价值品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