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政府车企齐发力 深挖消费者“换新”需求

王婧涵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近期,各地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相继出台,多家车企也积极响应,跟进以旧换新政策并推出大力度优惠。

  行业人士表示,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落地,将给个人新车消费带来明显的增量;而车企想实现销量长期增长,更重要的是抓住消费者真实需求,提升品牌硬实力。

  多地出台支持政策

  汽车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产业链长、单价高、对消费拉动作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1-4月,国内汽车产销累计分别完成901.2万辆和907.9万辆,分别同比增长7.9%和10.2%。

  为更好地释放汽车消费内需,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实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乘用车加快淘汰,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50%;到2027年,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

  《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还提出,将推动汽车换“能”,着眼于新车、二手车、报废车、汽车后市场等汽车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畅通循环堵点,强化改革创新引领,全链条促进汽车以旧换新。

  方案推出后,4月26日,商务部、财政部等7部门联合发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实施细则》,对相关补贴作出具体规定。

  各地政策纷纷跟进。截至目前,已有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山东、宁夏等多地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

  北京市提出,加大汽车以旧换新支持力度,促进汽车更新消费,优先支持报废更新,在发放消费券、组织车辆展销活动时将新能源汽车作为重点;支持平台企业创新汽车以旧换新商业模式。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赵卫东表示,“北京市从供需两端协同发力,面向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分别给予支持,推动汽车以旧换新。”

  内蒙古自治区在国家补贴标准基础上提高了对个人消费者汽车以旧换新的补贴,对报废本人名下规定范围内乘用车,并在自治区各盟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登记的汽车销售机构购买范围内乘用车新车的,新能源乘用车可申请12000元/辆补贴;报废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燃油乘用车并购置2.0L(含)排放标准以下燃油乘用车可申请9000元/辆补贴。

  此外,深圳市还放宽了购车指标限制。深圳市交通局发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申请条件的通告提到,深圳市将取消非深户籍人员申请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社保限制,放宽名下仅有1辆在深圳市登记的小汽车个人申请混合动力小汽车增量指标的条件限制。

  关注消费者需求

  当前,汽车行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不减。行业人士表示,在长时间“价格战”中,部分消费者对购车出现了观望心态。此外,我国汽车市场出口增速大于内销,国内汽车市场需要进一步提振。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对车市私人新车消费会带来百万量级的增量,也能带来千亿元以上的年消费增量。”

  随着政策出台,车企纷纷推出以旧换新优惠政策,期待在通过补贴优惠的同时,发掘消费者购车置换背后的真实需求。

  蔚来汽车推出“最高10亿元油车置换补贴”,燃油车用户置换蔚来新车,将获得额外1万元的选装基金补贴;奇瑞汽车开启百亿元补贴置换季政策焕新,旧车最高可抵3万元;东风汽车集团多品牌启动“以旧换新”优惠,涵盖东风岚图、东风日产等旗下品牌超50种车型。此外,一汽大众、一汽丰田、长城汽车以及奔驰、宝马等车企也发布相关优惠措施,响应以旧换新政策。

  作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两大方向,以旧换新政策将推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迭代,有利于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崔东树表示,“报废补贴的车型补贴是两条线路,报废燃油车可以更换新能源车和燃油车,但报废新能源车只能购买新能源车,因此加大了新能源车的购买可能性。”

  财信证券认为,随着政府补贴落地,叠加汽车企业提供的优惠,新能源产品销量占比较高的自主品牌车企将较大程度受益。

  同时,受到以旧换新优惠激励前往购车的消费者中,也有不少提出了换车背后的新需求。

  上海的方女士表示,自己目前开的燃油汽车时间已经比较久,这次以旧换新政策对新能源汽车支持力度比较大,在关注新能源汽车品牌性能的同时,希望能选择一辆空间更大、方便家庭出行的汽车。

  “价格优惠当然会提升大家选购汽车的热情,但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洞察当下消费者新的用车需求。”北京西城一家极氪门店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据她观察,当前消费者关注的仍是节能环保、智能体验以及家庭、商务等更具体的产品功能性特点。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首席分析师李政波表示,以旧换新政策缩短了消费者接触绿色智能创新产品的周期,能为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增强发展潜力和后劲提供有力支撑。

  业内专家表示,新一轮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将推动汽车产品需求由“从无到有”升级为“从有到优”,满足消费者对更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车企想实现销量长期增长,更重要的是抓住消费者真实需求,提升品牌硬实力。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