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数字化转型需要新型服务供给——民营经济一线观察记者手记之四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数字化转型需要新型服务供给——民营经济一线观察记者手记之四

  新华社记者马姝瑞、黄兴

  “上云上平台”“双跨型工业互联网”“链式转型”……这是记者近日在我国东中西部多地调研民营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状况中,听到企业负责人经常提到的新鲜词儿,折射出数字化转型的蓬勃之势。

  从以往单纯依靠企业去摸索,到如今各类专业服务商应运而生,数字化转型市场在“新供给”的推动下规模渐长。

  虽然数字化转型是摆在不少民营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但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不均衡”状态。

  一方面,民营企业中涌现出不少“标杆”。以安徽为例,全省现有民营企业大约215万户,95%的高新技术企业、六成上市皖企都是民营企业,这背后无不有着数字化的强大推力;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受制于资金、人才、配套不足等问题,或“心有余而力不足”,或找不到数字化与生产线的结合点,难以突破“数”与“实”之间的无形门槛。

  一家西部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坦言,虽然知道不转型就没有竞争力,但实施智能化改造、上马智能化产线花费多,“大笔资金投下去能带来多少收益,心里也没底”。

  一边是转型需求,一边是资金压力,如何破解中小民企“不敢转、不能转、不会转”的难题?从供给侧入手,优化数字化转型新供给、新模式,是解题路径之一。

  工业互联网平台正是从企业实际需求催生出的数字化转型“新供给”模式之一。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地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上线和运行、推广,都离不开政府“有形之手”发挥推动作用。

  为了让平台服务与企业需求更契合,安徽在全省开展工业互联网“万人培训、千企诊断”行动,推动高校及科研院所“上线”发布科技成果、“在线”对接技术需求,促成产学研合作。安徽省经信厅还在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上推出一揽子“免申即享”数字化软件服务包,确保生产制造、设计研发、仓储物流、管理数字化等多种功能都集纳进“工具箱”,满足企业对数字化服务兼具实操性与性价比的需求,降低企业数字化升级的门槛。

  在“普惠式”“双跨型”“区域性”平台之外,各地还大力推广“大企业建、中小企业用”的“链式转型”发展模式。

  记者在重庆调研时看到,在推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当地政府一方面通过推动出台“技改专项贷”,鼓励银行信贷资金支持重点企业技改投入,另一方面特别注重发挥行业龙头企业“链主”作用,于2022年启动制造业“一链一网一平台”试点示范,支持一批“链主”企业、重点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让这些企业从数字化转型的“受益者”转变为“开发者”“供应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抱团”发展。近年来重庆已累计推动11.5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实施608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示范项目生产效率提升近60%。

  多位企业负责人表示,未来,伴随着5G边缘计算、工业大数据、通用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新供给”还将不断升级迭代。各地政府要顺势而为,主动把握融合趋势,加快网络、算力、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中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