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热议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
11月5日,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金融改革创新促进自贸试验区提升” 分论坛在上海举行。 新华社图文
11月5日,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同日举行的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金融改革创新促进自贸试验区提升”分论坛上,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金融是自贸试验区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今年是我国自贸试验区建设十周年,十年来,自贸试验区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应继续支持自贸试验区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制度创新,为全国金融改革不断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样板
“十年来,自贸试验区推出了一大批基础性、开创性改革开放举措,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创新成果,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说道。
盛秋平表示,一方面,我国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蹄疾步稳。持续压缩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完全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等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市场准入不断扩大。全国首家外商独资金融类投资公司、首家外商独资证券公司、首家外商独资保险控股公司等一批首单项目落地落户自贸试验区。
另一方面,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持续提升。自贸试验区率先创设自由贸易账户,实现本外币一体化账户内自由兑换,打通企业境外融资渠道。率先开展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跨境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等系列改革试点,持续优化跨境人民币和外汇管理业务。金融服务创新不断深化。
“作为我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试验区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紧密相连。十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全面推动和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取得多方面成效。”上海市副市长解冬说,一是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二是提升全球金融资源配置功能,三是深化金融体制机制创新。
盛秋平介绍,自贸试验区在金融领域的先行先试,不仅为自身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也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了样板,截至目前,已形成30余项自贸试验区金融制度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
盛秋平说,新征程上,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
“我们将与各方一道支持自贸试验区不断深化金融领域制度创新,为全国金融改革不断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盛秋平表示。
海通证券副总经理潘光韬表示,自贸试验区既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市场机遇,也为金融机构带来了丰富的产业场景。要充分利用好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和制度优势,为面向实体经济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提升不断努力。
金融机构将为自贸试验区提升持续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中国银行行长刘金表示,将紧跟自贸试验区政策前沿,在贸易便利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方面,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依托银团贷款、全球现金管理、供应链融资、跨境汇款领域这些拳头产品,打通“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金融力量赋能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运转,助力区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
“金融创新促进自贸试验区提升,应发挥优势、做出特色。”中国银行海南金融研究院资深研究员王方宏认为,应突出重点,聚焦跨境资金流动自由便利、人民币国际化等跨境业务,服务于国家金融改革开放大局;应着力推动那些在非自贸区区域不具备试点条件的改革开放措施,对标国际高标准规则,先行先试,再复制推广,推动制度型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