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难点堵点 措施务实管用 北交所改革试验田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勃发
在宣布设立北交所两周年之际,迈入规模和功能双提升关键期的北交所迎来重大利好。9月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简称《意见》),一揽子全面、系统的改革“组合拳”亮相,投资端、融资端、发行端、交易端、生态端五方面改革齐发,力度超市场预期。北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资本市场全面实行注册制背景下,本次《意见》提出支持北交所发挥新设市场优势,发挥改革试验田作用,体现了对北交所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北交所会尽快把《意见》部署要求转化为市场建设成效。
站在新阶段新起点,进一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号角已经吹响。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重要部署背景下,《意见》发布正逢其时,有助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功能。一方面,有利于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彰显“两个毫不动摇”,更好服务宏观经济稳增长、稳就业大局;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回应关切
一揽子改革实招剑指流动性
2021年11月15日,北交所开市运行。近两年来,北交所坚守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初步构建一套契合中小企业创新发展需要的基础制度安排,市场功能稳步发挥,取得了积极成效。
《意见》提出了一揽子市场关切的针对性创新举措(市场称为“北交所深改19条”),尽显改革决心、改革力度及改革温度。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力表示,本次改革基于北交所市场特色定位,聚焦市场建设重点难点问题,全面考虑了企业、投资者、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当前与长远需求,从上市发行、投融两端、生态建设等多角度系统性发力,并剑指市场关注的流动性改善问题。
目前,北交所与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一致,但北交所开户数量为557万,科创板开户数则有近1000万。本次改革在保持适当性资产门槛的基础上,将通过简化权限开通程序的方式,支持科创板投资者直接参与北交所市场,并视后续市场运行情况进一步研究结构性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市场人士预计,《意见》出台后,北交所投资者队伍规模有望增至千万级别,为北交所市场带来增量“活水”。
机构投资者也是本次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公募基金方面,目前北交所除11只主题基金和12只指数基金外,已有600余只公募基金产品入市。本次改革将完善基金管理人分类监管评价体系,引导公募基金管理人加大投资北交所力度,支持北交所公募基金产品的注册和创新。私募基金方面,《意见》立足北交所上市公司大多是成长期中小企业的实际,允许私募股权基金通过二级市场增持上市前已持有的北交所股票,有助于引导私募基金更好“投早投小投科技”,同时降低企业在北交所上市后私募股权基金单边卖出带来的二级市场压力。
做市商是流动性的重要提供者,是与中小市值股票相匹配的一项交易制度。目前,北交所做市商资质管理参照科创板,符合条件的券商较少。《意见》提出,扩大北交所做市商队伍,允许符合条件的新三板做市商参与北交所做市业务;同时,健全做市商评价激励机制,丰富做市商库存股来源,降低做市成本。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董登新表示,改革后北交所上市路径将更加多元,上市成本和等待时间也有望降低,有助于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差异化需求。而好企业“自带流量”,一流的交易所与一流企业相互成就,北交所有望服务更多科技型优质中小企业,成为市场流动性改善的中坚力量。
聚拢各方力量与资源,北交所市场生态建设不断向好。《意见》提到,研究明确资本市场普惠金融执行标准,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支持证券公司深度参与北交所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基金管理公司分类评价体系。银河证券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有助于推动形成服务中小企业可持续的商业逻辑和盈利机制,充分调动中介机构展业积极性。
坚守定位
稳妥有序推进上市公司转板
北交所与新三板坚持一体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条“边挂牌、边融资、边发展、边上市”的资本市场发展特色路径。开市以来,北交所龙头撬动效应有效发挥,新三板活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涌现“挂牌潮”,频现“回头客”。
数据显示,北交所开市以来,2022年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同比增加三倍,挂牌公司中“专精特新”企业占比已近三成。与此同时,新三板挂牌公司融资功能明显增强,融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22年共完成定向发行697次、融资232.28亿元,同比分别上升39.95%、12.50%。
此次北交所改革将进一步激发新三板培育功能。《意见》提出,优化新三板分层标准,取消企业进入创新层前置融资要求;开展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落地公示审核制度;制定北交所撬动新三板发展的专项方案;促进新三板更好发挥孵化培育功能,切实提升更早、更新、更小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获得感;全面优化新三板市场监管基础制度,形成协同一致、衔接有序、成本相适的制度安排。
本次改革在推动形成北交所品牌、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同时,利好新三板挂牌公司向上发展。预计在《意见》落地后,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北交所“主阵地”建设合力愈发强大。
与此同时,《意见》提出,稳妥有序推进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建立转板机制是北交所与沪深市场互联互通的重要制度,有利于更好发挥各市场功能,激发市场活力,为优质企业选择股票上市地提供多元选择。
当然,转板不只是相关上市公司自身的事,还涉及投资者权益保护和沪深北三家交易所市场协调发展和稳定运行等因素,复杂度高,牵涉面广。相信在相关机制进一步完善后,转板将会更加稳妥有序。
指南基金董事长王军国表示,北交所正处于市场建设初期,尚未形成稳定的估值中枢,属于“投资洼地、政策高地”。转板机制的通畅,对提升市场估值水平将起到显著作用。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有217家,大量优质企业股票处于价值低估状态。按照以往经验,本次北交所就完善《转板指引》及转板工作机制向经营主体征求意见,将有助于进一步打开北交所优质上市公司上升发展空间,促进北交所估值水平向“两创板”靠拢,带动北交所市场活跃度提升。
《意见》提出要发挥北交所改革试验田作用,这是对北交所的新定位。青波鸣资本董事长习青青表示,这意味着今后资本市场的诸多创新改革举措将在北交所先行先试,这对参与北交所的市场各方意味着全新的发展机遇。这一新定位与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主定位”是相辅相成的。
支持创新
着力营造共建共享良性生态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战场,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刻不容缓。《意见》着眼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好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国家战略,对北交所高质量发展作出整体规划。
截至9月1日,在北交所217家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四成,八成左右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精密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市场涌现了贝特瑞、曙光数创、吉林碳谷等一大批成长性突出的细分龙头企业,它们充分借力北交所平台,加速企业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
但也要看到,在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强化北交所市场功能、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实践中涌现出一大批创新成色足、成长潜力大、符合北交所条件的优质企业,迫切需要更加畅通、便利的融资渠道。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北交所规模发展攻坚期、功能完善关键期、层层互动深化期、生态培育巩固期。为此,《意见》提出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一揽子措施,涉及交易所建设的多个方面,是一套制度“组合拳”:以优化投融资结构和协同推动为依托,以关键制度机制创新为突破,着力营造共建共享良性生态。
本次改革坚持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创新导向,将健全北交所市场功能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紧密结合起来。《意见》提出,在坚守北交所市场定位前提下,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并在北交所上市,优化新三板挂牌公司申报北交所上市的辅导备案要求,明确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执行标准。
金长川资本董事长刘平安表示,改革后北交所将为不同类型、阶段、规模企业提供多元化、低成本上市路径,有助于优质企业更好更快上市,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投资标的,进一步促进创新资本形成。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证监会表示,再用5到10年时间,将北交所打造成以成熟投资者为主体、基础制度完备、品种体系丰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透明高效、具有品牌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交易所,带动新三板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孵化地、示范地、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