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工厂实验室” 追求科技自立自强——透视东莞松山湖高质量发展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在全球制造业上一轮转移浪潮中,广东东莞成为闻名中外的“世界工厂”,留下“东莞塞车,全球缺货”的美谈。新时代,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浪潮方兴未艾,以传统制造业立身的东莞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问题。
面积102平方公里,经济总量800亿元……如果不是亲履其地,很难相信东莞松山湖竟然雄心如斯:立志要当“世界工厂实验室”,为东莞转型升级探路的同时,为中国制造打造新样本。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松山湖有三宝,一曰龙头华为,二曰原始创新,三曰制造底座。这三大强者互相碰撞激荡,释放出巨大能量,驱动松山湖向着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前进。
华为持续在国外垄断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初夏时节,8平方公里的松山湖烟波浩渺,湖鸟轻鸣,万物勃发。
大美松山湖,美在华为。湖南畔1900亩的华为松山湖基地,牛津、温德米尔、卢森堡等12个组团各具特色的欧式经典建筑群临湖而立,浓厚的现代科技气息与旖旎的自然风光相互辉映。
十年来,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演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各国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竞赛全面展开。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经历一轮又一轮严厉制裁,华为没有倒下,反而依靠创新和开放,持续在国外垄断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铿锵誓言和胜利欢呼一次次在华为松山湖基地响起。
——华为与谷歌合作受限后,2019年8月,华为在东莞发布分布式操作系统鸿蒙。操作系统号称计算机系统的灵魂,市场仅有Windows、苹果、安卓等少数成功案例。操作系统难在生态,难在被市场接受,千军万马一将功成。华为看到万物互联时代的机遇,卧薪尝胆,背水一战。
三年来,鸿蒙生态日渐成熟,成为下一代工业互联网的底座之一。截至2022年,搭载鸿蒙系统的华为设备达3.2亿台,鸿蒙智联合作伙伴超2200个,产品发货量超2.5亿台,鸿蒙生态开发者超200万人。
——今年4月,华为松山湖基地再传捷报。面对国外ERP巨头断供停服,华为宣布成功研发出自主可控的MetaERP。ERP管理、调度着一家企业所有资源及业务,堪称企业的中枢系统。没有高端芯片,受影响的是手机业务,但ERP软件遭断供,可能要了华为的命。
2019年华为决定启动自研ERP,三年投入数千员工,联合金蝶、用友等公司,浴血奋战。最终打破了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和垄断,完成了“史诗级替代”,华为将这一惊心动魄的过程比作“英雄强渡大渡河”。
众所周知,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长期被西方厂商垄断。今年6月,华为在上海发布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实现核心代码100%自主研发。至此,华为在现代信息技术三大核心基础领域均实现了重大突破。
松山湖是华为的福地。2012年5月,华为与松山湖签订协议,投资100亿元建设松山湖基地。2018年,随着华为终端总部迁入,松山湖基地成为华为全球最大园区。华为在此聚集2万人,大部分是一流的科学家、研究员、工程师、程序员。松山湖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良的营商环境,使这里成为华为攻坚克难的阵地。
华为助力松山湖良多。松山湖开发建设20余年,华为迁入是标志性事件。2016年,华为系企业营收突破千亿元大关。2017年,华为系企业一举夺得东莞市实际出口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纳税三项冠军,成为“三冠王”。同年,松山湖规上工业增加值332.69亿元,华为系企业占比高达56%。
龙头企业带来了产业生态变化。紧随华为之后,蓝思科技、歌尔智能、华贝科技、软通动力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陆续落户松山湖。据统计,以华为终端为链主的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已达千亿元级规模,成为松山湖乃至东莞的支柱产业。
“松山湖和华为相互成就,松山湖为华为成长提供载体,华为给松山湖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局局长陈文星说,除了看得见的产业和赋能,华为还强化了松山湖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的基因,大大增强了松山湖追求科技自立自强的底气和实力。
将基础研究“金字塔基”打得更宽广
大美松山湖,美在原始创新。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核心是基础研究。搞基础研究,少不了大科学装置。在科幻小说《三体》故事中,三体人为了锁死人类的科技发展,派智子干扰粒子对撞机的实验结果。粒子对撞机即是高能物理的大科学装置。放眼珠三角,松山湖是大科学装置最集中区域之一。
从华为松山湖基地向东南方向驱车10多分钟,可以望见一片荔枝林。我国迄今为止已建成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中国散裂中子源坐落于此。这个“国之重器”仿佛一条“卧龙”,深藏在地下17米,它的加速器系统,可以将质子加速打到靶上产生中子,来探索物质微观结构。
“散裂中子源就像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把这个庞然大物比作“探针”,它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挺进“无人区”提供了强劲动能。
《三体》中,有一种纳米材料“飞刃”,只有头发丝1/10粗细,强度足以吊起一辆大卡车。这样的科技已照进现实。香港大学黄明欣教授团队研发出一种新材料,一块1平方厘米大小、厚1.5毫米的“小钢片”,可承受3吨压力,相当于两辆小轿车重量。
黄明欣教授团队正是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的粉末衍射仪,探索强度高而且韧性好的“超级钢”微观机制。这项研究成果勇闯材料科学“无人区”,两度发表于著名学术期刊《科学》;同时因其产品成本低,已被国内部分汽车制造商采用,还有望在建筑业、航天工业大展身手。
在癌症治疗领域,硼中子俘获疗法具有巨大优势。2020年8月,中科院高能所在中国散裂中子源宣布,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今年4月,广东省首座硼中子俘获治疗中心大楼在东莞市人民医院落成使用。治疗中心大楼建成后,癌症患者在国内就能享受到国际前沿的治疗手段。
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是利用中国散裂中子源相关技术催生的首个产业化项目。多家相关企业已经在松山湖成立了产业化公司,多家上市公司也已布局。普利制药近期接受投资者调研时称,东莞市人民医院的硼中子治疗中心硬件安装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运行测试。东诚药业也在互动平台上介绍了参股子公司为南京中硼联康在硼中子俘获疗法上的发展情况。
中国散裂中子源自2018年运行以来,已完成8轮开放运行,注册用户4300人,共完成1000项研究课题,在超级钢、金属玻璃、高分子聚合物、磁性材料、纳米功能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成果。最近,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工作取得关键性进展。
“随着二期工程建设即将启动,未来谱仪数量将增加到20台左右,设备研究能力将大幅提升,为前沿科学、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更先进的研究平台。”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主任陈延伟说。
目前,松山湖已密集布局一批大科学装置,除散裂中子源以及材料实验室之外,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南方先进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正加快布局,一批龙头企业和近30家新型研发机构在此集聚。其中,亚洲首个、世界第二个阿秒脉冲大科学装置建设迎来重要进展,有望在今年底提前动工。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冯稷说,该设施建成后将能同时从阿秒时间尺度和纳米空间尺度,全面揭示自然界存在的电子形态运动规律,实现对超快电子运动的跟踪测量和操控,为包括高温超导、量子计算、癌症治疗等多个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的突破提供强劲推力。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物理学家丁肇中打过一个比喻: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共同构成一座“金字塔”,应用技术是金字塔的上部,基础研究则是金字塔的底部。随着各类高端创新要素不断涌入,松山湖常年有超过50位院士专家和2000多位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在这里进行科学研究。松山湖形成大科学装置与前沿技术攻关链式协同,为产业关键技术突破提供支撑,不断夯实创新这个金字塔的塔基。
“世界工厂实验室”:走出一条新路
大美松山湖,美在制造底座。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松山湖采访,感慨于华为顶住压力敢战敢胜,惊叹于大科学装置的磅礴力量,更振奋于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和美好未来。
“世界工厂”转型升级之路,充满艰难曲折。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凭借制造业起家,从一个传统农业县迅速实现了到新兴工业城市的跨越。然而,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让“世界工厂”的问题暴露无遗,2009年东莞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3.7%,进出口总额下降17%。
“今天不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会被产业结构所调整。”面对冲击,东莞痛定思痛,重新审视“制造业立市”的真正内涵,决心要带领数以万计的制造业企业撕掉“代工”“低端”等不合时宜的标签,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转型升级。
一方面,东莞启动“科技东莞”工程、“机器换人”、“智能制造全生态链”等重大战略,加快推动纺织服装鞋、食品饮料、造纸等传统制造业向上攀升;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此外,东莞大力布局基础研究,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原始创新。
“从这个意义上看,松山湖代表着东莞乃至中国制造的发展方向。”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如果说东莞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在重围中杀出一条血路,那么松山湖打造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的努力,就是要探索一条依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驱动发展的新路。
——抢占科技制高点,实现“领跑”,是松山湖探路的目标。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就是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从松山湖的情况来看,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的转变。寻常的科技赛道已经攻克,留下的制高点都是“皇冠上的明珠”,拿下它固然很难,但唯有如此才能打破转型升级的天花板,释放更大的增长空间,从而实现“领跑”。
华为的案例说明,在困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发扬“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精神,借鉴全世界一切先进成果,奋发有为,拿下这些“制高点”是完全有可能的。
——发力基础研究,推动原始创新,是松山湖挺进的路径。模仿容易创新难,随着创新的深入,进入“无人区”,无路可循、无人可随将成为常态,这需要坚持“向下扎到根,向上捅破天”,在基础研究领域久久为功,使其成为创新的原动力。
——借力资本市场,培育上市公司,是松山湖快速成长的法宝。创新尤其是原始创新,需要巨量资金支持,而资本市场就是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制度性安排。转型升级后,东莞企业上市掀起高潮。2017年-2021年的5年间,东莞共新增33家A股上市公司,2022年新增12家A股上市公司,数量创历史新高,实现了从10年无一家上市到一年超10家上市的巨大跨越。其中,松山湖是佼佼者,目前松山湖共有境内上市企业7家,上市后备企业48家,两项指标均列东莞第一。
——依托强大的制造底座,坐拥完整的产业配套,是松山湖的底气所在。实现产业化需要强大的制造能力,而这正是“世界工厂”的拿手好戏。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李泽湘说,在东莞打造一个新的科技产品,迭代速度可能比硅谷、欧洲快5到10倍,而成本大概只需要硅谷、欧洲的1/5到1/4。
——守住优美环境,打造“科技桃花源”,是松山湖独特的软实力。漫步在松山湖畔,碧波荡漾,绿树成荫,高端国际化的工作氛围拉满,诗意山水的休闲之趣油然而生。这样的场景满足了科技工作者对于理想工作生活环境的想象。
经过20多年发展,承载着新使命,松山湖站上新起点。
今天的松山湖已成为东莞创新驱动发展的集聚区、生力军、加速器,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基础、更有条件引领带动东莞经济社会发展。
乾坤日夜浮,微风吹笑语。占据“世界工厂”东莞的几何中心,松山湖吞吐着创新和资本的能量,正迎来气象万千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