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人士共话养老金融市场 把握自身特点 构建核心能力
全球老龄化大趋势下,中国的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对保险行业的发展既是挑战又是机遇。6月9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2023)的以“养老金融的机遇与责任”为主题的第五次全体大会上,业内人士指出,养老产业是未来很好的经济新增长点,要把养老事业做强、做优、做大,同时保险业应当把握自身特点,构建养老金融核心能力。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当前中国社会老龄化加速,养老产业将成为我国经济新增长点。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表示,养老产业跨金融、地产、医疗、药品、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增长拉动效应,是未来很好的经济新增长点。同时,养老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对于保险业如何服务养老,白涛表示,保险姓保,保险要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聚焦到保险公司主责主业上,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重点把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养老事业做强、做优、做大,做强经济补偿,突出保值增值,强化服务对接,延伸服务范围。
“保险业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中将贡献更大价值。”中国太保总裁傅帆认为,科技创新、产业数字化有望成为养老金融的长期优质主题。对于养老金融而言,筹资与投资是基本功能,支撑养老服务是进阶要求,形成“产品-服务-投资”循环是终极追求。
在养老金融成为各大金融机构“必争之地”的背景下,傅帆表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险业应当把握自身特点,专注专业,错位发力,构建养老金融三个核心能力。首先是发挥资负两端业务优势,筑牢保障底线;其次是发挥社会管理功能,构建康养产服体系;最后是发挥资金融通功能,推动养老生态建设。“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可充分利用自身与康养产业长周期之间的匹配,探索产业链投资,构建养老大生态。”傅帆表示。
建议提供更多政策激励
目前,我国养老金规模占GDP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国民养老保险董事长叶海生认为,与欧美或者G20国家相比,我国的养老金储备较少。其中一大原因是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第一、二、三支柱发展不平衡,导致养老金积累较难。“可以调整家庭财务结构,把家庭的普通储蓄转化成养老储备或者养老金。同样都是家庭财富,普通储蓄和养老金储备发挥的作用完全不同,将普通储蓄转化成养老金后,可以由专业化机构进行投资运作,在收益、安全性等方面有保障。”他说。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11月,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实施。傅帆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规模和韧性,形成成熟的市场环境。
白涛介绍,截至目前,个人养老金开户数量突破3700万。“量是不小的,但很多客户只开户不缴费,开了户放钱的客户目前不到1000万户,户均缴款额度在2000元左右。”白涛指出,只开户不缴费大致有三个原因:第一,政策激励层面不够;第二,产品吸引力不强;第三,个人养老金账户操作不够便捷。
“从供应和风险管理角度来讲,鼓励人们参与到第三支柱养老金的供应,我们应该做更多工作,提供激励机制,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到养老金服务中,同时让消费者了解更多产品、获得更多建议。”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表示。
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应该形成一个多元主体参与、多类金融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的全面发展格局。
“虽然个人养老金目前最终实缴户数和金额没有达到预期,但是客观来说,个人养老金发展速度还不错,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傅帆指出,对于个人养老金的发展,最关键的一点是养老产品如何做得更好。他建议,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机遇,在上海先行先试,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
白涛进一步表示,在产品设计上,希望金融机构下大力气,针对不同的风险偏好和不同年龄段人群,设计针对性更强的产品。
此外,在产品销售环节,叶海生指出,不应当将养老产品当作普通的收益产品去卖,否则银行手续费太高会侵占投保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