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专家建议提升金融服务效率 赋能实体经济

欧阳剑环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日前,多位专家在明珠湾金融峰会(2023)上表示,随着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明显提高。下阶段,应采取多种举措,促进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为实体经济降本增效。

  不断完善金融科技

  专家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极大拓展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范围,促进了金融与产业融合。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认为,数字技术应用促进了银行、保险、证券、基金、信托、租赁等金融业态数字化转型,实现了金融效率提高、经营成本降低、金融产品竞争能力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促进了金融与产业融合步伐加快。

  在普惠金融领域,中国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王朝弟表示,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日臻成熟,并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为破解普惠金融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契机。比如,中国成人账户拥有率、银行业离柜交易率均已超过90%,移动支付普及率和规模均居全球首位;银行机构利用大数据等开展智能风控,对近3000万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不过,金融科技并非十全十美,我国金融科技助力金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上海市原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表示,大型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迈出的步伐非常鼓舞人心,但还有很多中小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实际困难,主要包括:对数字化转型的认知和定位不够清晰;在数字化转型投入方面抉择两难;自身业务模式、规模、场景有限,以及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较为薄弱等。

  此外,科技风险正日益凸显。“数字鸿沟、算法歧视等伦理问题,已经引发社会持续关注,数据滥用、隐私泄露、网络欺诈等风险,既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影响行业公平和金融安全。”王朝弟说。

  发展产业数字金融

  专家认为,下阶段,应采取多种举措,推动金融科技更好地提升金融服务效率,赋能实体经济。

  “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在产业上的紧密结合,是金融科技的下一片蓝海,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创新应用。”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认为,数字化技术在产业链上大规模应用,未来有望帮助众多中小微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从而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在发展产业数字金融过程中,黄奇帆强调,应坚持为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的初心。数字技术赋能产业金融,要切实为实体经济带来降本增效的效果,不应增加企业金融服务的额外成本,数字平台要成为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之间有益的科技桥梁。

  为促进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屠光绍建议,监管机构应建立行业统一的数据治理体系和标准,以及数字化转型的必要基础设施平台;同时,要鼓励和推动大型金融机构及金融科技公司,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低成本、好用的解决方案;此外,推动中小型金融机构抱团取暖,通过联盟与协作来更好地服务各中小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

  从监管角度而言,王朝弟认为,应强化金融科技审慎监管,坚持金融持牌经营、特许经营的基本准则,坚持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不能打着创新旗号无序扩张、逃避监管。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推动加快完善金融科技监管法规,规范人工智能金融运用。此外,要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银行保险机构要构建更加有效的保护机制,尊重消费者的隐私权,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切实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