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执法震慑 “零容忍”靶向发力
法治兴则市场兴。“在注册制改革过程中,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要求,同步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发行承销、上市、交易、持续监管、退市、投资者保护等一系列基础制度改革,成效显著,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保障举措逐步实施。”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说。
专家认为,为全面注册制保驾护航,资本市场法治体系有望进一步完善,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将加大。合力构建“大投保”格局预期下,投资者民事救济和纠纷解决渠道有望进一步畅通。
法治体系料完善
试点注册制期间,资本市场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证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出台实施,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司法解释、刑事案件追诉立案标准等配套制度也已出台,从根本上扭转了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的局面,完善了法治保障。
全面注册制下,投资价值的判断将更多交给市场,需要进一步加大法治供给,完善法治体系。
一方面,加强执法合力,构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执法体系。“把注册制在沪深北交易所的最优实践,用立法理念进行精炼和总结,从而丰富证券法、公司法的法律体系,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需要司法裁判机关、行政监管机关、市场自律组织形成执法合力,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维护市场公共利益等维度构建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执法体系。”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研究员李明良说。
另一方面,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郑彧认为,全面注册制下要考虑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机制,包括明确证券交易所与证监会之间的职责分工;强化“申报即担责”的主体责任;除了“严刑重典”外,也要通过改革,引导中介机构声誉约束机制发挥作用。
从严执法震慑力将增强
“风平浪静好行船。”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说,只有从严执法提高震慑力,净化市场生态,保持市场运行总体稳定,全面注册制才能顺利推进。
为增强从严执法震慑力,证监会稽查部门严厉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行为,查办案件的总体数量已连续多年下降,证券违法成本显著提高,重大违法案件多发频发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生态全面优化,资本市场秩序明显改善。
业内人士预期,以全面注册制改革为契机,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财务造假、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等行为的惩处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近期明确,严厉打击干扰注册制改革的证券犯罪和违法违规行为,引导市场参与各方依法履职、归位尽责,有效保护合法权益,推动形成直接融资良好生态。
证监会始终强调从严执法,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强。“证监会稽查部门将坚持‘零容忍’工作方针,依法从严打击各类证券期货违法活动,加大违法成本,强化执法震慑,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证监会日前通报2022年案件办理情况时强调。
合力构建“大投保”格局
全面注册制下,主板市场投资者准入门槛相对较低,部分投资者识别风险、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弱;IPO常态化背景下,投资者筛选优质股票的难度有所加大;加之中小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较低,投资者权益保护将更加重要。
“我国个人投资者数量超2亿,能否保护好投资者尤其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衡量注册制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标准。”李明良认为,应形成以风险匹配原则为基础、更加简明清晰的投资者准入体系,真正做到“将适当的产品提供给适当的投资者”。
专家认为,合理降低证券纠纷成本应提上日程。郑彧建议,应更加关注监管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收益”分析,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通过最小的监管成本实现最大的监管效用,要敢用、会用、善用行政执法当事人承诺制度。同时,通过推广小额速调机制及“示范判决+损失核定+纠纷调解”等一体调解机制,快速、便捷地解决投资者合理诉求。
加强投资者教育也是题中应有之义。“通过普及金融投资知识、加强投前风险测评、规范市场机构投资者教育、加强金融服务人员素质考核等措施,提高投资者金融素养,加强维权引导。”田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