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上海:激发企业动力活力 加快建设和培育世界一流企业

乔翔 见习记者 汪荔诚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乔翔 见习记者 汪荔诚)上海是国资国企重镇。近年来,上海国资国企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国企党建优势作用进一步发挥,国企改革系统性协同性更加突出,国资布局结构持续优化,国资监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国有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有效提升。 

  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即将进入尾声,上海在国资国企改革方面交出这样一份答卷——2021年,上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约占全国地方国企的1/7、1/9和1/6。其中,上海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6.27万亿,同比增长6.9%;上海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近4万亿元,同比增长6.2%;利润总额3526.6亿元,同比增长4.7%;上海国有企业生产总值1.23万亿元,占上海生产总值的28.5%;缴纳税金2362.47亿元,约占上海税收的15.4%。上汽集团、绿地集团、中国太保、浦发银行、上海建工、上海医药等6家国企进入世界500强,上港集团、申通地铁集团、锦江国际集团、机场集团等4家国企进入全球行业排名前三。17家企业进入2021年中国企业500强,7个品牌入围2021年亚洲品牌500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上海何以交出这样一份满意的答卷?在9月28日下午举行的“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答案一一揭晓。

  优化国资布局结构 激发企业动力活力

  上海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白廷辉表示,上海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责任担当。

  上海国资国企积极投入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多个行动计划,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和领军企业落户。高效服务保障进博会,国资分团累计采购金额113.9亿美元。积极参与五个新城建设,25家市属企业签订落户及合作协议。

  上海出台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实施意见,加大三大重点产业布局,组建一批新兴产业、民生保障领域企业集团,85%的新增投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领域。

  同时,上海实施区域综改试验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上海率先出台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方案和计划。扎实开展市国资委系统八大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

  上海构建“金融投资+实体投资+资本运营”三位一体的国有资本管理体系。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化功能,近百家境内外国有上市公司成为上海国有企业中最有活力、最有实力、最有发展潜力的部分。

  上海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及各相关子企业实现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契约化管理全覆盖。19家监管企业聘用职业经理人115名。16家上市公司推进股票期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13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类企业、转制科研院所开展员工持股。

  以创新转型发展为动力 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国有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上海签署创新使命责任书,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重点企业、团队和项目“三张清单”。近三年来,市国资委系统企业科技支出年均增长保持在20%以上。

  上海出台推进上海市国资国企数字化转型实施意见,明确数字国资增值扩能、数字国企建设加速等重点任务。举办数字化转型创新大赛,意向合作金额超1亿元。

  上海积极培育新品牌、提升优势品牌、激活老字号品牌。老字号产品近三年来实现营收1058.72亿元,年均增长率3.5%,品牌行业影响力日趋扩大。

  以优化国资监管为主责 守牢系统风险底线

  坚持授权与监管相结合、放活与管好相统一,提高国资监管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上海健全上海国资监管“一盘棋”框架体系,形成“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城镇集资集企改革发展”管理体系和“直接监管+委托监管+受托监管+指导监管”国资监管格局。

  上海实施“数字监管+治理巡察”,建设运营上海国资国企在线监管服务平台,开展15项专项治理和排查、31项审计检查,提升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

  上海健全稳增长促发展防风险强监管工作长效机制。完善全面风险预警体系,构建覆盖重点子企业的动态监测机制,系统企业总体风险可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