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实业谋创新扩开放 夯实根基 中国经济稳步前行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我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已突破1.6亿户。数据是最好的证明。从2012年的5500万户快速增加到2022年6月底的1.61亿户,市场主体的蓬勃发展,既展现了中国经济乘风破浪的稳健和韧性,也汇聚起大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动能和底气。
“上半年,疫情等因素超预期,的确是个不小的挑战,但我们也抓住了机遇!”北京新石器无人车公司市场副总裁刘明敏介绍,无人车应用快速发展,上半年公司的无人配送车数量和落地城市数量均增加了一倍左右。这家刚刚成立4年的企业已获得近20个地级市伸来的合作“橄榄枝”。
十年来,中国经济化压力为动力、积优势为胜势,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100万亿元大关,人均GDP跃上1万美元台阶;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逼近3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超过2%,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升至世界第12位……
拼搏正当其时。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中国经济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加速构建新发展格局,夯实根基,砥砺前行,于新征程上再谱新篇章。
劈波斩浪 企业强链补链
截至2021年底,国家电网经营区抽水蓄能电站在运、在建规模分别达到2631万千瓦、4643万千瓦;国家电网经营区新能源装机规模达到5.4亿千瓦,新能源利用率达到97.4%,成为全球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最大的电网……
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国家电网努力发挥着“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国家电网董事长辛保安近日在国家电网公司重大项目建设推进会议上表示,发挥电网基础支撑、投资拉动和服务保障作用,到年底前再完成投资近3000亿元,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释放市场需求。
实体兴,国家强。十年来,我国经济总量从2012年的53.9万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114.4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8.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近几年总体保持在30%左右,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人均GDP大幅增长,从2012年的6300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超过12000美元。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额、外汇储备均居世界首位,服务贸易、对外投资、消费市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
十年来,我国企业强链补链壮筋骨、转型发展谋优势,有力支撑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中铁装备联合上下游500多家企业,成立重大专项研究院,先后突破大排量泵、主驱动密封等多项关键技术,并完成在施工现场的搭载应用。攻克技术“堡垒”,让企业重塑发展优势。“2022年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额逆势上扬,同比增长58%。截至目前,累计订单超过1400台,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铁装备董事长赵华说。
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认为,面对更为严峻复杂的经济发展环境,我国将通过奋力挖掘潜能,不断拉近潜在经济增长和现实经济增长之间的距离,将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底气全面释放出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能和质量。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二大消费市场、全球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市场主体超过1.6亿户、个体工商户将近1.1亿户、企业超过5000万户、“四新经济”企业超过2300万户……这些既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眼成绩,也是中国经济再上新台阶、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
立足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把各项政策落实落细,不断加固“稳”的基础、集聚“进”的动能,中国经济稳进可期。
创新发展 迈步高质量
锻压机、盾构机、发电机等国之重器接连下线,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捷报频传,5G、高铁、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跑全球……一件件国之重器,标注着中国企业创新的铿锵步履。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作为科技创新的“国家队”,中央企业十年来累计投入研发经费6.2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10%,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动能。
2022年上半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0.2%,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3.4万件,同比增长23.4%。
近日,科技部、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等积极开展场景创新,参与城市、产业场景建设,通过场景创新实现业务成长。
新石器便是场景创新的代表企业之一。“目前,新石器无人车已在海外12个国家和地区、40多个城市、逾100多个场景中落地部署,全球累计交付1000余辆,为超过30万用户交付订单逾200万单。”刘明敏说,随着无人配送车产品功能化、商业模式闭环问题得到逐渐解决,加之越来越多国家积极推动无人配送车驶入公共交通道路,预计无人配送车技术革新与产业发展将大大提速,未来三年新石器计划生产上万台无人配送车。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越走越宽广。2012年到2021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1.9%提高到2.4%,在全球创新指数中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成为世界各国中唯一持续快速上升的国家;高速铁路、5G网络等建设世界领先,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从3个增加到23个,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十多年前的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
“这十年,是我国科技进步最大、科技实力提高最快的十年,我国成功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面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展现了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整体布局和发展态势。”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说。
中国经济已经是百万亿元的大体量,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增强创新驱动的力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冯俏彬表示,中国经济未来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能力。在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经济持续围绕创新做文章,抓住新科技革命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乘势而上,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新跃升。
扩大开放 加快构建新格局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我们要把柳州螺蛳粉卖到全球去!”广西善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生说。
在“百万亿”基础上再出发,我国经济在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上迈出新步伐。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旨在进一步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实现市场交易规则、交易方式、标准体系等的国内外融通。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错综复杂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也体现了我国互利共赢的开放发展理念。”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近年来,我国大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世界各国提供广阔市场,为全球共同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自贸试验区和自贸港建设从蓝图变成实景。从2013年第一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设立,到如今全国21块“试验田”遥相呼应,自贸试验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连点成面的突破。2018年,海南自贸港建设启动。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新高地”“试验田”形成了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我们在海南做跨境电商平台,就是希望发挥海南自贸港桥头堡作用,做到‘全球买’‘全球卖’。”海南国健集团总裁伍苏国说,“我们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受益者,也是自贸港建设的参与者,未来公司发展规划将与自贸港建设深度融合。目前,国健集团在海口综合保税区内打造了高培国际产业园,希望高培国际产业园能为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高水平开放平台,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成效明显。2022年上半年,21个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1198.5亿元,同比增长16.8%,以不到千分之四的面积吸引了近16.6%的外资。
同时,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实现新突破。目前,我国对外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数由10个增加到19个;和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全部贸易额的比重由17%增长到35%;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启航……
“自由贸易区提升战略已成为我国实行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抓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崔凡称。
十年如鉴,洞见未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将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中国经济将稳步向前。以改革激活发展动力,以开放拓宽发展空间,中国将继续以高质量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