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力量守护“钱袋子” A股机构化趋势明显
通过刚披露的公募基金二季报,文博看到自己“养”的几只“基”所属公司再次跻身利润榜前列。他不禁感叹,守护“钱袋子”还是得相信专业力量,近两年这几只基金贡献的收益率已超过130%。
炒股20多年的文博近年来发现转投基金的股民多了。的确,当下市场中,越来越多的“文博”正通过公募基金等产品间接参与股市投资。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资产总额达26万亿元,十年增长8倍,而去年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首次降至70%以下。
多位受访投资者表示,随着上市公司数量增多,以及退市常态化,投研能力这道“无形门槛”逐渐抬升,推动市场向多元、理性、价值型投资风格转移,A股机构化趋势日益明显。
公募基金持续壮大
“股票越来越多,有的压根儿没听过,个人很难有精力和能力覆盖更多股票。但新技术新产业新赛道不断出现,股票分化越来越明显,光盯着原来那几只还真不行。”在文博看来,这些年,公募、私募等机构产品日趋多样化,选股不如选基来得省心。
和文博一样“弃股从基”的投资者不在少数。从市场投资者结构变迁看,近几年公募基金持续壮大。
证监会副主席李超日前在出席“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时透露,我国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总资产十年增长5.5倍,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26万亿元,十年增长8倍,行业实力大幅增强。与此同时,我国个人投资者占比呈现逐步下降势头。“2021年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首次降至70%以下,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性投资的理念逐步建立。”李超说。
这些年,除了市场机构化趋于明显外,投资者心态、投资风格也在悄然生变。“回顾20多年的投资经历,我遇到过三五年价格翻几十倍的白马龙头股,也因为炒概念、追涨杀跌踩了不少坑。总体看,指望跟风投机基本挣不到钱,坚持价值投资才能有所斩获。”文博说。
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发现,关于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的形成,不仅是文博的切身体会,也是许多机构和企业的共识。
“相较于前些年,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风格逐步变得理性化、长期化,投资领域侧重成长股及核心资产,交易频率逐步降低。”开源证券资深投资顾问薛凯强结合客户情况分析。
鹏扬基金有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成长风格占优,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市场风格和行业景气度有一定判断能力。一季度股票市场下跌时,在某头部互联网平台,公司的权益类产品获得净买入,可见客户在市场调整时没有因为恐慌而“割肉”。
机构投资者占比明显提升
在市场起落中,仅有两年股票投资经验的周奕安切身体会到了专业机构的实力。
中国证券报记者初次见到周奕安时,她略带愁容地说:“我的股票是不是被主力遗忘了,这么多利好就是不涨。”周奕安2020年6月开户入市,上证指数2021年2月升至3731.69点时,她的股票账户浮盈一度很可观,但随着市场回调,她的股票账户出现亏损。“4月底以来的这波反弹行情并没有填平股票亏损,但同期买入的基金已经回本并开始盈利。”周奕安一边说一边向中国证券报记者展示其股票和基金的盈亏状况,“刚入市那几个月的赚钱效应让我有了‘我可以’的错觉。现在明白了,个人很难‘打赢’机构。”
据天相投顾统计,截至上周末,149家公募基金公司披露了二季报,基金总规模保持稳定增长,达26.66万亿元,同比增长15.56%,环比增长6.71%。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环比增长8.41%。
申万宏源研究所政策与发展研究主管龚芳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资本市场的系统性改革极大地推进了专业投资机构发展,其持股占比已从十年前的15%左右升至目前的20%至25%的水平,公募、外资、私募和保险成为四大支柱,在专业投资机构持股中合计占比超过90%。
“未来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占比提高是大势所趋。”东吴证券财富管理部投资顾问团队负责人何韬直言,市场定价权早已从散户投资者转向机构投资者。2016年以来,国内公募、私募基金以及海外投资者持股比例稳定上升,这一趋势在未来将延续。
“机构投资者占比提升有利于金融市场走向更加成熟、稳健。”薛凯强认为,未来A股市场机构投资者将占据主导地位。
以专业赢得信任
投资者关心的还是机构如何为产品持有人创造更多财富。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认为,资产管理机构应提高主动管理能力,合理优化资产结构。各类机构需要找准自身定位,强化投资策略和投研、人才队伍建设,还应通过风险管理理念的提升、风险管理体系的优化来提高自身的全面风险管理能力。
在避免投资行为短视化等方面,鹏扬基金有关负责人建议,应从重首发、重单只产品销售、重一次性销售,逐步转向重组合销售和分期投资。通过科学方法,分散投资风险,均摊投资成本,降低客户对短期投资业绩波动的敏感性。
部分高净值受访者认为,为分散风险应进行多元化投资,进一步提高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建议,应加强与境外机构的研发合作,引导更多家庭财富在全球范围配置权益类资产。“此外,应进一步加大中长期权益类产品的供给力度。”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