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发改委回应个别房企境外债违约:不影响中资境外债市场整体功能

刘丽靓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刘丽靓)针对2021年个别高杠杆房地产企业因自身经营问题发生境外债违约事件,导致中资境外债市场房地产板块出现短暂恐慌情绪,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1月18日在国家发改委1月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这属于市场的自我调节,不会影响中资境外债市场的整体功能。长期看,中资境外债市场将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金贤东表示,2021年,共有335家中资企业在境外发行中长期债券592笔,金额合计1958.5亿美元。总体看,中资境外债发行主体日趋多元,优质企业发行规模占比提升,综合融资成本显著下降,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更加明显,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作用更加突出。一是优质企业发行规模占比提升,多家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探索境外融资渠道。2021年,投资级债券发行量占总发行规模的63.3%,较上一年提高4.5个百分点。多家细分行业领域领军企业首次赴境外市场发行债券,获得境外投资者踊跃认购,进一步丰富了中资企业发行主体构成。二是融资成本显著下降,服务实体经济效果显著。在2021年三季度美元基准利率震荡上行的背景下,中资企业仍能把握良好的发行窗口,降低融资成本。据公开市场统计,2021年中资企业境外中长期债券加权平均成本为3.76%,较上年下降67个基点,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三是绿色类债券大幅增长,服务“碳达峰、碳中和”作用更加突出。据公开市场统计,2021年中资企业境外发行中长期绿色债券58笔,发行金额214.7亿美元,较上一年大幅增长162.8%。可持续发展债券12笔,金额59.1亿美元,是上一年的12倍。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和转型债券也在不断涌现。同时,发行主体更加多元,全面覆盖了金融机构、央企、地方国有企业、房地产企业等板块。

   金贤东指出,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服务实体、防范风险”的原则,继续鼓励和支持优质企业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新型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合理利用中长期外债,积极引导企业优化外债利率和期限结构,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效防范外债风险,更好地发挥企业中长期外债在服务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积极作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