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建设
《“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印发
未来五年,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建设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任务。国务院新闻办12月8日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了有关情况。专家指出,这是首部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的规划,“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蓝图已经绘就。
农业农村现代化将取得重要进展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介绍,《规划》由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32个部门编制,主要内容包括“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特征、战略导向、总体要求、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政策措施等。
具体来看,《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聚焦七个方面重点任务,即“三个提升、三个建设、一个衔接”。
“三个提升”,即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在此方面,《规划》提出了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耕地保护与质量建设、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推进乡村产业园区化融合化发展等任务。
“三个建设”,即建设宜居宜业乡村、建设绿色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和谐乡村。在此方面,《规划》提出了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等任务。
“一个衔接”,就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邓小刚介绍,《规划》提出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帮扶机制等任务,让脱贫地区加快赶上国家现代化步伐。
“《规划》提出,通过五年努力,到2025年,农业基础更加稳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邓小刚说,“力争到2035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让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当前,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动能加速孕育形成,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也在加速融合,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说,“‘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农村数字化发展,重点是完善农村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技术推广应用,让广大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据介绍,围绕数字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重点在三个方面作出安排:
——建强基础设施。一手抓新建、一手抓改造,《规划》提出推动农村千兆光网、5G、移动物联网与城市同步规划建设,提升农村宽带网络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加工和农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发展智慧农业。《规划》提出,建立和推广应用农业农村大数据体系,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设一批数字田园、数字灌区和智慧农牧渔场,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数字化水平。
——建设数字乡村。《规划》明确,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乡村数字惠民便民服务体系,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农村基层延伸,深化乡村智慧社区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与数字化结合,提升乡村治理和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走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司长吴晓表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农业人口落户难怎么解决?《规划》强调,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重点是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并以居住证为载体,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此外,要依法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健全农户“三权”市场化退出机制和配套政策。
将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吴晓介绍,《规划》提出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推进县城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政公用、产业配套等设施提级扩能,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赋予县级更多的资源整合使用权,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县乡村统筹,推进县域内公共设施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促进县域内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此外,还需畅通城乡要素流通渠道。《规划》明确,打通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形成乡村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集的良性循环。促进城乡人力资源双向流动,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
“《规划》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作为优先的方向,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进公共资源县域统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吴晓说。(记者 孔德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