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从“融入”到“引领”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

宋振远 周武英经济参考报

  这是一个标志性的历史时刻——12月11日,中国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

  20年前,一把木槌、一支签字笔,在多哈湾畔见证中国历尽艰辛成功“入列”世界贸易大家庭、赢得共建共享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历史机遇。

  20年来,中国全面履行“入世”承诺,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一跃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推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20年后,站在历史新征程上,面对一股“退群”“脱钩”的全球化逆流,中国展现大国担当和历史主动,迎来了从“融入”到“引领”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坚定,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脚步铿锵。

  中国奇迹:开放造就“世界工厂”,激活中国发展的澎湃浪潮

  中国能成为今日之中国,开放战略厥功至伟。

  “‘入世’是一个分水岭。”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说。如果说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是解决了“政治身份”;那么,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就是解决了“经济身份”。

  因为世界经济“接纳”了中国,世界很快迎来快速增长的“中国奇迹”——

  从宏观看,中国经济彰显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经济总量2010年超过日本,仅用10年时间就从第六位跃升为第二位。2020年中国GDP占全球17%,“入世”前仅为4%。

  从微观看,面对“狼来了”的警告,中国企业“与狼共舞”,经受住国际竞争的考验,释放出巨大潜力。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有143家中国企业,“入世”前仅有10余家。

  从效率看,20年前中国1天进出口的货物总值,现在只要3个多小时;20年前中国1分钟创造的GDP数值,现在只要7秒钟……

  “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说。20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和货物贸易均增长8倍,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对外直接投资更是从全球26位上升为第1位。

  因为世界经济“接纳”了中国,世界见证中国全面履行了“入世”承诺——

  承诺“入世”三年放开外贸经营权,2004年7月新外贸法实施,提前半年兑现;

  承诺“入世”三年让外资可以占证券公司三分之一的股份,只用一年就兑现了;

  承诺保护知识产权,中国制定《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连续颁布《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在多个领域实施1000多项具体措施……

  事实上,中国仅用十年就全部履行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且在许多方面作出超额贡献。世贸组织前总干事拉米等有识之士都给中国“入世”答卷“A+”高分。

  因为世界经济“接纳”了中国,世界更加惊叹新时代中国更高水平的开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出现一个显著特征:由被动跟随转向主动引领。

  12月1日,一列满载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重庆团结村铁路中心站缓缓驶出,这是重庆海关今年监管放行的第2191班中欧班列。昔日大漠驼铃,今天“钢铁驼队”。十年来,中欧班列已成为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载体,不仅拓展了中国对外开放版图,也助力着新一轮经济全球化进程。

  曾经的山城通达世界,以往的高地再攀新峰。自贸试验区几经扩围覆盖祖国东西南北中,深圳经济特区40年再出发,海南自由贸易港扬帆起航,粤港澳协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雄安新区千年大计徐徐展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一股股动能汇聚磅礴力量,推动中国经济总量迈上100万亿元新台阶,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进入新时代,中国不仅拥有全球最全工业门类,更快步向高质量发展冲刺,在新能源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领域谋求弯道超车。

  中国机遇:开放培育“世界市场”,激活世界经济一池春水

  中国在开放中发展自己,也在开放中造福世界。

  “中国机遇”成为世界热词,连续四届进博会是一个经典注脚。“一展难求”的超高人气,正是世界各国为中国扩大开放、引领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投下的“信任票”,印证了中国市场的巨大魅力。

  2018年,面对贸易保护主义逆风,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在上海举办,彰显中国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决心。

  2019年,第二届进博会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会议传递“更高水平开放”的时代强音,彰显中国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决心。

  2020年,第三届进博会直面全球疫情冲击,中国向世界郑重宣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更加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1年,第四届进博会的主旨彰显大国担当:“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中国有14亿多人口和4亿以上中等收入群体,每年进口商品和服务约2.5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巨大。

  进博会“路线图”清晰地告诉世界:中国市场是“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入世”20年,中国主动担责,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

  ——货物领域关税总水平降至7.4%,服务领域开放了近120个部门,均超过“入世”的承诺开放水平。

  ——成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过去20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

  ——成为世界进口大国,向42个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提供免关税待遇,吸引其25%的出口,成为最不发达国家最大出口市场……

  中国承诺,力重千钧!正如世贸组织前总干事素帕猜所说:“中国履行‘入世’的开放承诺是所有成员中最深入、最广泛的。”

  “如果说‘入世’初期是中国更多获得发展红利;那么,现在和未来就是世界更多分享中国机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把握高水平开放的历史主动,对外开放提质增速。自贸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不断扩围,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缩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深化……世界正聚焦中国,共搭中国发展的“快车”和“便车”。

  诞生于福建的“中国草”,能够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中国将这一菌草技术和专家团队无私分享给世界,特别是欠发达国家。目前,“中国草”已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不仅“中国草”托起贫困地区的发展希望,中国路、中国桥、中国班列也在跨越国界,传递友谊和发展的脉动。

  12月3日,中老铁路正式通车。北起昆明,南抵万象,全长1035公里的“钢铁新丝路”成为一条辐射东南亚国家通向繁荣富足的大通道。

  中非27亿人民携手同行,推动构建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中国-东盟合作不断升级,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

  “中国机遇”的故事天天上演,全球“朋友圈”随之扩大,汇聚起开放共赢的磅礴力量。

  中国治理:开放倒逼改革,闯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入世”的红利,也是改革的红利。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

  “中国奇迹”有一个宝贵经验,即坚持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正如商务部部长王文涛所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激发了市场与社会活力。”

  ——开放,一定会暴露体制机制痛点,但这恰恰是改革的着力点。

  从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起,15年漫长的“复关”和“入世”谈判,为我国赢得了提前适应世贸组织的时间,也为国内经济改革指明了方向。

  “融入多边贸易体制和国内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融合在一起,才有可能从国际贸易体制中受益。”世贸组织副总干事张向晨如是说。

  “审批时间从15个工作日压缩到3个工作日内。”今年4月,海南海事部门的一项改革使海南自贸港首家外商独资企业加速落地洋浦港。

  20年来,这样的国内改革变化不断发生,不断补足经济领域各类体制机制“短板”。

  ——开放,一定会有行业“与狼共舞”,反而倒逼这些产业加速改革,破茧重生。

  以汽车业为例,“入世”引来了更多洋品牌,但也给自主品牌带来机会。中国汽车在竞争中“呛过水”、打过“保卫战”,但也在竞争中壮大,续打“晋级战”。

  469万辆对5000万辆,这是2001年和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的比值,巨大的反差彰显行业的嬗变。2018年,伴随合资股比限制这一政策红线的逐步放开,中国汽车已在新能源赛道上酝酿弯道超车。

  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修订的每一个“减法”,都意味着一个更加开放的领域。清单长度越来越短,在管理框架和模式上的改革要求就更高。

  ——以制度保障开放,以制度扩大开放,这是中国发出的更高水平开放信号。

  2018年我国首次明确提出“制度型开放”,到2019年进一步明确提出“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标志着中国的开放改革向国内制度层面进一步延伸。

  “中国‘入世’有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向全世界承诺我们要搞市场经济,并强调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表示,今天,这个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正成为世界典范。

  20年来,中国立足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水平、发展阶段、承受能力,有序推动市场开放;并将先进国家发展经验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创造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以金融业为例,中国没有全盘否定西方百年来的经验,一方面认真学习,另一方面并不照搬西方发展路径,而是与本土结合进行制度创新,努力打造自己的世界性金融中心。即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反思的同时,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推进金融业改革开放。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孙子兵法》的这句话道出一个朴素的真理:直面自己的短板,然后逐步攻克薄弱环节,就能发挥后发优势,最终赢得竞争、走向胜利。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改革步伐;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全球合作和经济增长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中国担当:“破壁垒”而非“筑高墙”,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进博会、亚投行……一个个倡议最终变成惠及经济全球化的品牌,成为“中国担当”的生动注释。

  然而,“这边风景越好,那边疑虑更深”。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沉渣泛起,世界开放指数出现下滑。经济全球化曾被人们视为“阿里巴巴的山洞”,如今又被极少数人看作“潘多拉的盒子”。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

  当个别国家筑起贸易保护主义的“高墙”,中国则打破贸易壁垒,彰显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历史主动。这两年,拥有近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中国市场,日益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中国实践和成就告诉世界:“全球化”和“逆全球化”,一个指向共同繁荣,一个背离时代潮流。开放合作共赢,才是全球经济实现共同繁荣的正确道路。

  20年来,中国在适应世贸规则中壮大,在世贸组织胜诉个案增多,慢慢地从学习者、跟随者逐步成为世贸组织规则制定的重要参与者。

  成长起来的中国有了更沉重的责任感。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但面临越来越大的改革压力。中国以建设性姿态推动世贸组织改革,以多边体制捍卫者的形象赢得愈来愈高的地位。

  “在所有议题的讨论上,我们都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李成钢说。

  ——推动世贸组织达成成立后的首个多边货物贸易协定《贸易便利化协定》,使全球贸易成本减少约14.3%。

  ——推动世贸组织上诉机构打破僵局,“促谈、促和、促成”渔业补贴等多边谈判取得成果。

  ——发起投资便利化谈判,已有105个成员加入联署,推动世贸组织规则与时俱进……

  “如果没有中国,世贸组织就无法称之为一个完整的世界性组织。”世贸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说。

  中国引领经济全球化的行动,被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赞誉为“冬日里的阳光”。中国领导人在世界经济论坛上提出,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

  面对走向十字路口的经济全球化,中国将坚定不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不移同世界共享市场机遇,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共同利益。

  在“中国担当”中,破解“四个赤字”的主张享誉世界,即破解治理赤字需坚持公正合理;破解信任赤字需坚持互商互谅;破解和平赤字需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发展赤字需坚持互利共赢。

  正因为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引导全球应对百年大变局,有效破解治理赤字,中国渐渐走到全球经济治理的舞台中央,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希望所在。

  迎五洲客,计天下利。在个别国家强调自身优先的时刻,中国提出人类优先,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旗,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实现开放融通、互利共赢。

  逆流挡不住开放的大潮。“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5000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以“入世”20周年为起点,世界将见证一个更加开放富强的中国。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