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护航中国经济稳健前行
“新发展 新跨越”(一)
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护航中国经济稳健前行
布局建设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开展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一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速崛起……“十四五”开局之年,聚焦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一系列着眼于中长期的部署精准发力,扎实推进,为推动中国经济稳健前行提供强劲支撑。
补短板锻长板全面发力
焊接、切割、搬运、装配……在浙江宁波,由智昌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全甬产”机器人应用在智能制造的多个领域。在一块各种曲度的转椅木板上打22个孔,从变换各种角度的垂直画法,到精准快速打完全部的孔位后回到起始点,这一过程总耗时仅9秒,其背后是机器人控制技术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
之所以称为“全甬产”机器人,是因为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全部来自宁波(简称“甬”)企业制造,覆盖了产业链上下游九家龙头企业。宁波市经信局产业投资与技术改造处副处长唐文俊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当前宁波围绕十大标志性产业链,面向技术、材料、零部件三大领域迭代更新关键核心技术“图谱”,积极完善领军企业牵头的协同攻关机制,提升强链补链延链能力。
这只是一个缩影。“十四五”开局之年,从中央到地方、从部门到业界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围绕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补短板和锻长板并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在补短板上——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聚焦产业薄弱环节,开展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工程化攻关。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在锻长板上——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新兴产业链,聚焦产业优势领域深耕细作,培育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一组数据折射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不断增强的成效: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长6.3%。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新动能发展迅猛,10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比上月加快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等一批标志性基础产品和技术在产业化上逐步取得突破。
稳企强企培育“链主”企业
在有着“中国动力谷”之称的湖南省株洲市,“链主制”的推行,“链主”企业的培育,让产业链各个环节互相配合、顺畅转动。“得益于高效协同、快速联动的供应链,一台新款车型从研发到交付,最快只需要6个月,而国际上一般需要1年半至3年。”中车株机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各项惠企稳企政策持续发力,推动优化市场环境,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
湖南省工信厅总经济师熊琛说,“链主”企业对链上企业进行优先采购、联合研发和基金投资,发挥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以三一集团为例,这家工程机械龙头企业帮助26家配套企业进行供应体系、现场管理、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改造,形成了产业“舰队”。
快速成长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基石。“目前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超五成研发投入在1000万元以上,超六成属于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居本省细分市场首位,涌现出一批‘补短板’‘填空白’的企业,成为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日前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
“企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实施主体。只有企业获得充分的发展,一大批中小企业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质量和水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多举措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今年以来,多方精准设计、精准施策,技术攻关稳步实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正不断完善、上中下游运行基本通畅,助力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十四五’平稳发展的良好开局。”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中国高端制造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朱明皓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自主、完整并富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是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保障,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既是为了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也是为了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不过在专家看来,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特别是疫情冲击下,部分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上下游供应链的生产畅通受到影响,需要进一步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2年经济工作,其中明确“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供应链韧性”。
多个部门也积极行动,落实落细一系列着眼于中长期的部署。日前工信部新批复组建5G中高频器件、玻璃新材料、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智能语音等4家创新中心,国家级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总数也达到了21个。下一步工信部将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扎实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全产业链优化升级,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日前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时提到,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和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关键产业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提升汽车芯片供给能力,解决基础材料和运输环节约束问题。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的各个要素以及要素之间关系,核心是要发挥产业链供应链载体的作用。”朱明皓表示,下一步需支持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细分市场和细分产品成长为世界冠军,支持一批“链主”企业成为产业链的标准制定者、产品定义者,支持产业集群建设成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此外,要在数字化、网络化、绿色化上发力,抓住数字化机遇,开展供应链上的智能制造。
“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关键在创新。”刘向东表示,要以创新为引领,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同时,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记者 郭倩 白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