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蕴藏着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密码”

冉晓宁 赵秋玥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冉晓宁 赵秋玥)近年来,全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带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不断迈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已经成为影响工业经济发展和工业安全保障的重要生产要素。如何有效挖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的数据价值,进而帮助我国有效应对产业链外迁和断链风险,打造强大的供应链,强化我国产业链抗冲击的能力至关重要。

  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是战略资源

  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数据管理与应用研究所所长、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主任、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田野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我国产业链及其所代表的产业结构,决定了我们在全球产业链中已经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工业互联网、5G技术等新信息技术发展,我国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发达地区与龙头企业身先士卒,在“智能、完整、广泛”等多个层面提升我国产业链控制力。

  自2017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随着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不断迈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已经成为影响工业经济发展和工业安全保障的重要生产要素。

  2019年6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审议通过《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明确由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开展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及管理工作。

    据田野介绍,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采用1+N架构,在北京建设国家中心,基于“离工业最近”的原则,在工业企业聚集、两化融合基础比较好的省份建设区域分中心和行业分中心。在《“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21-2023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系列文件中,明确要求到2023年底,建设20个区域分中心和10个行业分中心,以及安全生产9大行业的安全生产行业分中心建设,基本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

  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通过汇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网络、平台、安全相关数据,以及各类主体(政府、企业、机构、公众等)产生的与工业互联网相关的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量化当前我国工业的经济运行形势,解析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特征、趋势,为国家的战略方针、重大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为有效处理复杂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问题提供新的手段,从而提高行业管控、产业经济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打造中国高质量供应链

  那么,中国如何打造高质量的供应链?

  对此,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柴跃廷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优化供需网络的规划与设计;二是在给定的供需网络的前提条件下,确定如何运作供应链;三是要恰当地定义或建立供需双方之间的供需关系。

  以中国供应链和物流产业为例,现代供应链正逐渐深入中国经济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与实体产业融合,将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与建设现代化供应链体系相契合。随着全场景全渠道等流通模式变革、技术和算法迭代、消费者对于产品个性化的程度、服务质量的需求升级,一体化供应链将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是以数智化核心竞争力为基础,具有全链条服务功能、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基于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物流服务新模式。作为物流服务的新模式,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核心特点主要体现在一体化上,具体表现为以大数据分析为基础的供应链集成规划、设计与实施的一体化以及在数智技术驱动下,内容繁杂的各项物流服务实现了一体化。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认为,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物流行业的发展提出新要求,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的出现是流通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跨界融合持续发展下的产物,是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必然选择之一。

  商务部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当前,供应链和一体化供应链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企业、每一位消费者都与供应链一体化紧密关联。一体化供应链能够助力中国的消费升级,真正让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稳定动力。

  “作为新型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持续提升供应链数字化与智能化水平。结合区域分中心与行业分中心建设,联合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推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共享流通与挖掘分析,打造区域以及行业产业大脑,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与龙头企业的带动推动作用,加速颠覆制造模式、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重构我国供应链体系。”田野说。

  强化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抗冲击的能力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概念倡导进入实践深耕阶段,工业互联网获取了大量工业企业的实时、准确生产和经营数据,正日益成为评价工业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晴雨表”,有效发挥工业互联网数据价值,构建工业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基于工业互联网数据,针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监测和分析,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将系统梳理我国产业链发展现状并全面提升我国产业链数字化水平,进而强化我国产业链抗冲击能力。

  据田野介绍,一是分行业、分区域梳理产业链基础信息,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地方政府等方式,建立产业链重点企业库,“以点及线”汇聚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产业链数据资源,依托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聚线成面”探索开展跨产业链数据分析,逐步构建产业链数据资源池,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全景图,全面掌握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数量、分布、产能等基本情况。

  二是开展产业链运行监测,在产业链数据资源池和产业链全景图基础上,建立重点行业产业链运行监测系统,实时汇聚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生产、仓储、订单、物流数据,形成贯穿产业链的数据链条,对产业链上的数据进行更深层的分析,提升对产业链运行情况的预测、监测、评估和预警能力,加强我国对产业链的控制能力。

  三是推动产业链数据互联互通,以产业链为主线,以工业互联网为抓手,以产业龙头企业为牵引,制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有针对性的开展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转型。探索建立汽车、电子制造、家电等重点行业产业链数据空间,制定产业链数据分类分级标准和数据合作共享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跨产业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逐步实现全产业链的互联互通。

  四是创新产业链数据应用模式,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挖产业链数据价值,建立重点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针对产业链各环节,构建产业发展评估、工业APP、解决方案展示、供需对接、产融、产教等系列公共服务,助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五是优化产业链结构布局,分析产业链运行数据,填平补齐产业链短板,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前布局产能储备,探索建立增产、扩产、转产模式。在“补链”的同时,推动产业链“延链”。

  六是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指导产业龙头企业、工业互联网企业、科研院所共同成立汽车、医疗医药等重点产业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发挥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带动作用,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赋能产业链各环节,形成持续创新的“生态驱动”,带动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产业链“强链”。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