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迎“首考”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将迎“首考”
多家央企进度超前,混改上市提速加力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关键之年,如何确保年底前完成70%的改革目标任务,无疑是央企及地方国企工作的重中之重。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明年一季度,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将对中央企业截至2021年底的重点改革任务进展情况进行第一次考核,并对地方进行第二次评估。当前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都在抓紧最后的时间窗口,聚焦混改上市等多项改革任务提速加力,确保“铃响交卷”。从目前情况来看,绝大部分都有把握完成目标,有的甚至进度超前。
“严选战略投资者,释放30%股权、引入7.46亿元资金,优化股权结构,推动公司从单一股东行政式管控模式向多元化股东的现代企业治理模式转变,治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南网科技公司总经理姜海龙对近一年多以来的改革成效深有体会。
这家由科研院所分立组建的企业已于11月9日获证监会同意在科创板IPO注册,将于近期发行。这是南方电网首个科创板IPO项目,也是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的重要成果。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南方电网获悉,该央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总体任务完成率超过70%,正提速加力、全面推进,确保年底完成85%以上改革任务。
这种进度超前的情况并不是个例。截至目前,中广核改革三年行动66任务中有38项已完成,完成率58%,另有19项任务的完成度超过70%,年内可超额完成70%的目标任务。截至10月底,陕西省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44项重点任务中,26项任务完成率为100%,14项任务完成率在70%以上。截至9月底,中国移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台账任务完结率达64%,总体进度为86%,已提前完成年度任务目标。中国建筑105项改革任务已完成56项,占比为53.3%,385项改革举措已完成277项,占比为71.9%。
作为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备受市场各方关注。《经济参考报》记者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该企业重点推进所属单位或业务混改工作,组织编制了混改推进方案和计划,并对所属技服公司、设备公司和顶管机业务进行了混改可研分析。
10月底中国宝武专场推介21宗项目,拟通过增资扩股、改制上市等多方式、多渠道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大多计划于2至3年内培育上市,其中部分公司即将接受上市辅导。
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也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青岛云路、江苏通行宝等已通过科创板或创业板IPO过会,还有一些企业已进入上市辅导流程。洛阳LYC轴承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于海波透露,公司将引入战略投资者、上下游重要合作伙伴实施混改,开展骨干员工持股。在完成混改的基础上,适时启动上市程序,实现整体上市目标。
国家发展改革委10月下旬披露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中央企业通过产权市场、股票市场实施混改150余项。各地通过混改引入社会资本超过900亿元。
“混改上市已成为国企改革组合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背后是国有资产证券化和管资本的国企改革政策推动,也有国企自身上市融资的内在需求。”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国企混改与员工持股研究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元化的资本市场给了混改企业从容进入的机会,它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不同的上市方式、上市地点,源源不断的活水也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司长徐善长在日前的推广地方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典型做法专题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为社会资本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搭建更多平台和渠道。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在新能源、储能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增量混改。同时,正在研究制定深化国企混改实施意见,推动国企混改不断深化、取得更大实效,培育更多产权多元、治理现代、激励有效、充满活力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改要扩“广度”,更要扩“深度”。朱昌明认为,国企混改上市后,资本市场将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平台,国有上市公司应进一步利用资本市场推动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无论是优化资产配置和产业结构,还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股权激励,要形成持续改革发展的动力机制。
国资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彭华岗日前在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资委将在深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把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重点放到转机制上,发挥战略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企业经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推动混改企业率先推行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实施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用好用足中长期激励政策,加强党的建设,确保增强活力动力,提高效率效益。
例如,目前南方电网下属174家子公司、692家分公司已全面完成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中广核打造了中长期激励“1+7”工具箱,目前已在2家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1家科技型企业实施了岗位分红,另有6家公司已研究制定激励方案。
朱昌明认为,国企改革正逐渐激活国有上市公司,为国企改革概念股打开想象空间,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国有上市公司通过转换体制机制、调整业务结构、实施股权激励等改革举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预期。(记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