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重回“1时代”:蔬菜价格上涨,叠加去年低基数
7元一斤的圆生菜、10元一斤的菠菜,将10月的CPI推涨至年内新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受特殊天气、部分商品供需矛盾及成本上涨等因素综合影响,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8个百分点。
“蔬菜价格上涨、成本端压力进一步扩散等,推升CPI重回1%以上。同比上涨0.8个百分点,环比由平转升至0.7%;核心CPI同比涨幅扩大0.1个百分点至1.3%。”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与此同时,部分食品和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幅扩大,显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压力正向部分终端消费品传导。
在市场人士看来,CPI事关“菜篮子”,因此保供稳价还需持续努力。当前,菜价调控已经取得积极进展,10月中下旬以来北方地区的晴好天气使得蔬菜生产基本恢复正常,加上多地陆续启动投放储备菜等保供稳价工作,不少地区绿叶菜价格开始明显回落。
“展望今年后两个月,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蔬菜供应总量充足,居民消费领域商品和服务供给充裕,CPI保持平稳运行具有坚实基础,全年物价预期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丽岩表示。
油价、菜价推涨CPI
“10月食品价格环比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主要是由于鲜菜价格上涨较多。”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丽娟表示。
鲜菜涨价,主要受降雨天气、夏秋换茬、局部地区疫情散发及生产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加上去年的低基数,致CPI同比涨幅扩大。
从环比看,10月鲜菜价格上涨16.6%,影响CPI上涨约0.34个百分点,占总涨幅近五成;从同比看,在1.5%的CPI同比涨幅中,鲜菜价格上涨影响CPI上涨约0.33个百分点。
同时,赵伟注意到,10月一个特点是,食品由此前的-0.7%变为1.7%。在此之前,跌跌不休的猪肉价格大幅拉低CPI,即使在10月,仍同比下降44%,但降幅收窄了2.9个百分点。在第二轮中央储备猪肉收储工作有序开展后,猪肉价格自10月中旬起略有回升。
除鲜菜价格外,非食品端能源价格上涨成为10月CPI涨幅扩大的重要因素。数据显示,非食品涨幅扩大0.2个百分点至0.4%,其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3.8%,涨幅扩大1.0个百分点,其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32.2%和35.7%。
随着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PPI创下新高,也有向CPI蔓延的趋势。
“大项上看,食品价格同比跌幅明显收窄,是支持CPI的主要因素,非食品价格同比增速也加快,二者环比均超季节性。消费品价格受到带动而加速上涨,环比也强于季节性,服务价格环比强于季节性,同比维持不变。核心CPI环比小幅上升基本符合季节性,同比略有加速。情况表明,CPI受到食品分项拖累的情况明显缓解,非食品和服务价格也有上涨,核心CPI上行趋势延续。”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李彦森表示。
“天气等因素带来的蔬菜涨价更多是脉冲式,一般持续1-2个月后明显消退;生猪供给出清较慢,或决定了猪价在明年年中之前无虞,仍会平抑食品价格。而原材料涨价对耐用品影响持续显现,也开始向日用品传导,未来或进一步显现。此外,疫情反复对服务业的压制消退后,部分服务潜在‘补偿式’涨价还需留意。”赵伟表示。
仍需加大扶持
“猪价在未来2-3季度,依然是平抑通胀重要因素,叠加疫情反复对线下活动的干扰等,导致2022年中之前通胀率相对平稳,下半年不确定性较大、高点可能接近3%。”赵伟表示。
展望下阶段CPI走势,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预计,一方面,猪肉价格触底回升,对CPI负向拉动开始减弱;另一方面,去年11月CPI同比跌至-0.5%,基数进一步走低,因此,11月CPI同比可能继续小幅走高。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一段时间,物价运行可能呈现CPI涨幅小幅扩大,PPI涨幅缓慢收窄的局面。不过,在当前冬季来临、消费旺季及能源消费增加的情况下,CPI上涨幅度仍属于较弱水平,远远低于年内目标。同时,消费也仍偏向疲软,预计未来CPI同比涨幅不会过大。预计CPI趋势仍为缓慢上行,短期和中长期变动应分别关注蔬菜和猪周期、能源价格。
相对物价来说,PPI破纪录上涨更加引发关注。
“目前上游原料价格变化向消费端缓慢传导,主要还是体现在汽、柴油及纸类、建材等产品上。尽管输入性通胀压力仍存,但考虑到工业、房地产和基建的动能弱化,加上保供稳价政策的推进,预计PPI将企稳并逐渐回落。”黄文涛表示。
在此背景下,专家建议,仍需出台针对性举措,纾解物价上涨给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造成的压力。
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郭磊表示,目前PPI和CPI上涨需要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空间约束。建议加大力度提振内需,激发经济增长动力,缓解主要能源品供需矛盾,继续帮助市场主体应对原材料涨价影响,应对好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等风险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