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创业板注册制落地一周年,释放了哪些改革红利?

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8月24日电 (记者 夏宾)中国创业板注册制24日落地满一周年。2020年8月24日,18家企业敲钟,成为创业板进入注册制新时代的首批上市公司。转眼至2021年8月24日,创业板新增注册制上市公司184家,占创业板总量约18%。

  经历了加速“扩容”的一年,截至8月24日,创业板上市公司累计达1013家,总市值13.26万亿元人民币,仅次于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位居全球主要创业板市场第二位。

  这一年,创业板注册制改革释放了哪些红利?

  一是上市条件更包容,高新企业机会多。“改革一周年以来,应该说是成效显著,资本市场整体规模不断增大,有效服务了实体经济,更关键的是鼓励创新,通过改革让一批高新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时上市,得到资金支持。”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中新社记者说。

  从公开信息可以获知,新增的注册制上市公司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截至8月20日的182家创业板新增注册制公司中,有157家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达到86%;125家公司的主要技术、产品属于国际或国内领先;66家公司正在开展所在行业的相关前沿领域研究;28家属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创业板注册制能更好地支持新经济企业,这样的企业具备很高的科创属性,有着大量的核心专利技术,且投身前沿领域研究,符合国家经济转型方向,那就需要有更包容的上市条件来为成长型企业提供融资机会。

  事实上,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推动了上市条件的优化,使得上市标准更加包容多元,综合考虑了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等指标,支持不同成长阶段和不同类型的创新创业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帮助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二是融资方式更丰富,制度完善不停步。如果说注册制是创业板本轮改革中的一条主线,那再融资、信息披露、退市等则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田利辉指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在融资、并购重组等多个方面都给予了科创企业巨大支持,特别要注意的是,融资不仅是发行上市时的股权融资,在上市后还可享受便利高效的再融资机制。

  创业板再融资注册制改革从发行条件、小额快速融资限额、批文有效期等方面优化制度安排,并且压缩审核注册期限,提高融资效率,市场活跃度大幅提升,有效推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从统计数据看,注册制实施以来,截至8月20日,深交所共受理创业板公司再融资申请362家次,248家次再融资已注册生效,拟募集资金2384亿元,其中170家实施完成,实际融资1638.88亿元。

  杨德龙直言,注册制改革实施以来,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再融资规模明显提升,让企业有了更加充足的资金流动性,也能在疫情冲击和外部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帮助一些长期成长动力强、短期却遇上资金问题的企业摆脱困境。

  三是科创力量更强大,提高核心竞争力。中国经济想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夯实依靠创新驱动的增长动力,而这就离不开创业板企业各家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共同打造的产业体系。

  持续的高研发投入,让创业板注册制企业有着稳定的盈利能力。创业板注册制企业去年年报及今年一季报数据显示,截至8月20日的182家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平均分别为4.44%、6%,显著高于A股平均水平。这182家公司今年一季度共实现营业总收入1121.77亿元,同比增长45.69%,实现归母净利润94.33亿元,同比增长102.4%。

  田利辉指出,在创业板这样一个为中小企业设立的板块中,涌现出了多家市值超千亿元的公司,其中更是不乏像宁德时代、迈瑞医疗等行业龙头,所以说创业板对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贡献。

  无疑,在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下,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将涌入创新高地,促进创业板企业提升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实现核心技术攻关克难,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为依托,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新引擎”。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