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飞速时代 高铁推动中国制造向智能化迈进

崔小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试运行的复兴号列车行驶在雅鲁藏布江畔。6月25日10时30分,一辆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缓缓驶出拉萨火车站,向林芝市进发。这标志着全长435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的拉林铁路建成通车,西藏首条电气化铁路建成,同时复兴号实现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新华社图文

  6月25日,伴随全国铁路第三季度列车运行图的实施,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将扩大至京沪、京广、京哈、徐兰及成渝高铁开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交通运输领域发生历史性变化。专家表示,我国交通运输体系已从单一化、分散化、机械化向多元化、集成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将开启建设交通强国新征程。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扩大开行范围

  本次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扩大开行范围,覆盖京、津、冀、辽、吉、黑、沪、苏、浙、皖、鲁、豫、鄂、湘、粤、陕、川、渝等18个省级行政区,辐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地区。

  国铁集团机辆部副主任吴国栋表示,扩大开行使用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包括CR400AF和CR400BF两个型号产品,车体外观分别采用“瑞龙智行”和“龙凤呈祥”方案,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龙凤图腾”以及“舞龙”“飞凤”等意象,寓意科技创新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高铁领先世界造福人类,表达了对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祝福。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主任设计师陶林介绍,这次亮相的新型“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融合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等新技术,在智能化、舒适性、安全性、运维便捷性等方面实现升级,服务功能再次优化。

  优化后,复兴号智能动车组设施更加完善。基于人体工程学对车厢座椅进行优化,让旅客乘坐更加舒适、体验更佳。车厢采用变频空调,温度调节更精准,减小车厢内温度波动,使旅客体感更舒适。17辆超长编组列车提供基于5G技术的WiFi,随着沿线5G网络信号覆盖,将为旅客提供更优质的移动网络服务。

  2019年12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率先在京张高铁投用,与标准版复兴号动车组相比,增加旅客服务、列车运行、安全监控等方面的智能化功能,受到广大旅客和列车运营维护人员的欢迎。

  复兴号对31个省区市全覆盖

  25日,拉萨至林芝铁路开通运营,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同步投入运营,拉萨至山南、林芝最快1小时10分、3小时29分可达。

  国铁集团牵头组织国内机车车辆科研和装备制造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成功研制了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在拉林铁路开通时同步上线运营,历史性地实现复兴号对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

  拉林铁路连接既有的拉日和青藏铁路,还是在建的川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的滇藏铁路的共线地段。它的建成通车,对加强内地与西藏联系交流、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疆稳定、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追赶到超越,再到完全自主创新,从东部走向西部,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从国内走向海外,开启了人类交通史的新纪元。作为“中国重器”,高铁是我国交通行业领域科技革命的代表,带动了一批中国交通自主品牌规模扩大、速度提高、质量提升,推动了中国制造向智能化迈进。

  交通运输发展成绩斐然

  我国高铁的成长历程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的缩影。百年前,我国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2万公里。公路里程仅8.1万公里,没有一条高速公路。民航航线里程1.1万公里,只有12条航线。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奋斗,中国交通运输发展成绩斐然。交通基础设施加速成网,运输服务能力连上台阶,为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先行官”作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干支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相互配合、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铁路、公路里程分别达到14.6万公里和519.8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倍和64倍。其中,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里程分别达到3.8万公里、16.1万公里,均创造了从无到有、再到里程世界第一的壮举。民航颁证机场共241个,航线里程837.98万公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735倍。邮政行业拥有各类营业网点34.9万处,快递服务营业网点达22.4万处,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纲要》要求,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居世界前列。

  分析人士表示,我国交通运输科技水平从以跟踪追赶为主,进入到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行”新阶段。高速铁路、高寒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原冻土、膨胀土、沙漠等特殊地质公路建设技术攻克世界级难题。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巨型河口航道整治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治理技术以及大型机场工程建设技术世界领先。

  展望未来,中国的交通事业正在加速向前,将继续为国民经济增长、区域协调发展、综合国力提升提供有力支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当好“先行者”。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