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规模和主动管理规模“一降一升” 信托业加速转型初见端倪
用益信托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7日,有62家信托公司披露了2020年年度报告,其中42家公司2020年的信托资产规模同比出现下降,39家公司的主动管理规模则环比增加,多家信托公司转型初见成效。与此同时,由于转型节奏、资源禀赋的不同,行业分化现象愈发明显。
业内分析人士称,随着信托业整体转型步伐加快,转型对于各家信托公司的重要意义将得以体现,未来能够率先寻找到差异化发展方向的公司,有望实现“弯道超车”。
近年来,在监管趋严、行业回归本源的背景下,信托公司加速优化自身业务结构。从近期密集披露的信托公司年报可以发现,转型已初见成效。
据用益信托统计,截至5月7日,除了四川信托、新时代信托、华信信托、新华信托、华融信托和雪松信托外,其余62家信托公司均已披露了2020年年度报告。
数据显示,62家信托公司的信托资产规模在2020年合计减少9163.8亿元,其中42家信托公司的信托资产规模在2020年有所压降,而且多家头部信托公司的压降绝对值超过千亿元,如中信信托去年规模压降近3500亿元,五矿信托同期信托去年资产规模减少1821.2亿元,交银国际信托减少1312.3亿元。
尽管信托资产规模处于下行通道,但不少公司的主动管理规模却逆势上涨,业务结构不断优化。统计显示,62家信托公司去年主动管理规模合计增加1.3万亿元,其中39家信托公司的主动管理规模有所提升。
“‘压降’和‘转型’是信托业这两年的关键词,信托公司整体规模和主动管理规模的‘一降一升’,恰恰反映出信托业转型已初见成效。2021年行业关键词依旧没有变,融资类信托还将进一步压降,但主动管理规模、标品业务规模会显著提升。”沪上一位信托业研究员直言。
从业绩表现来看,信托业的分化态势仍在持续。用益信托数据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增长的信托公司有32家,其中五矿信托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51.64亿元,同比增长24.22%;实现净利润27.84亿元,同比增长32.27%。中粮信托则实现营业收入7.83亿元,同比增长52.22%;实现净利润3亿元,同比增长138%。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在62家信托公司中,有15家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其中长城信托去年营收为-5152万元,同比下降113.2%;净利润为-9821万元,同比下降142.59%,国联信托去年营收和净利润也分别下降了45.1%和49.3%。
一位信托业内人士称,信托公司业绩冷热不均的背后,折射出及时转型的重要意义。未来这种差异与分化或仍将持续,而部分信托公司也可能因此获得“弯道超车”的机会。
平安信托表示,公司业绩向好的驱动力来自两方面:一是积极响应监管回归本源的政策引导,通道业务、融资类信托和房地产业务三大监管指标大幅压降;二是持续强化风控,全年风险资产实现零新增。
沪上一家老牌信托公司资产保全部经理也直言:“行业严监管倒逼信托公司转变思路,为创新业务提供了较好的环境。一些利用公司资源禀赋开展特色业务的机构有望‘弯道超车’,后续行业排名或许也会随着各家公司的转型而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