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深圳国资投资大进军:聚焦五大产业 总资产超4万亿

证券时报

  近年来,深圳国资动作频频。

  2017年“宝万之争”,深圳地铁拿下万科A 29.38%股权;2018年至2019年深圳国资专项纾解上市公司流动性;2020年深圳国资先后宣布拟入主中集集团、海兰信及公开收购华为旗下荣耀;就在近日,深圳国资又宣布拟以148亿入股苏宁易购。

  截至目前,深圳市属国企上市公司已有34家,资产证券化率达57.2%。截至2020年12月底,深圳市属国资国企总资产4.11万亿元,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深圳国有经济以年均28.9%的速度,总资产增长2.64万倍,到2022年,深圳市属国资国企总资产有望达到4.5万亿元。

  “总体看深圳国资当前系列投资操作体现了地方国资的责任担当和功能定位,体现了市场化经营的能力和实力,体现了投资和资本运作专业性。”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所长刘国宏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

  投资暗藏产业战略

  从产业角度梳理深圳国资近年来投资,所涉及之处,有地产界的万科A、恒大地产,海洋经济领域的海兰信、中集集团,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苏宁易购、怡亚通,以及手机产业链相关的荣耀、天音控股、麦捷科技,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铁汉生态、捷顺科技、数字政通、英飞拓等,交易价格几亿至上千亿不等。

  而其所投资标的,在深圳国资体系内,普遍都有一个对应主营该业务的公司,表明深圳国资在投资并购时,着眼的是这一项目背后的板块业务做大做强,以及板块间的协同提升。

  2月28日晚间,苏宁易购公告,深圳国资旗下深国际和鲲鹏资本拟以148亿元合计受让张近东所持的苏宁易购23%股权,苏宁易购进入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状态,张近东仍为第一大表决权股东。

  对于此次投资,深国际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国际拟通过持股苏宁易购,解决深国际以往缺少商流导入的痛点,促进深国际做大物流服务业务规模、提高增值收益,实现从物流基础设施综合运营服务商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升级。

  另据了解,建设一个可以支撑“双循环”的现代流通体系是国家战略,也是深圳近年来的产业布局方向之一。此次深圳国资旗下的物流基础设施开发运营商深国际与国有战略性基金管理平台鲲鹏资本携手入股苏宁易购,正是深圳构建“双循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一步。

  在此之前,深圳国资已收购华为旗下荣耀,体系内天音控股已获得苹果、三星、华为、小米、魅族等主流手机品牌代理权,体系内另一家企业麦捷科技主要客户是中兴通讯、华为、联想、小米、冠捷、TCL、长虹、酷派、魅族、康佳等企业,另外深圳国资旗下还有供应链企业怡亚通,这些企业都能够与苏宁易购产生协同效用。

  2020年8月25日,中集集团宣布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及其指定的全资子公司,拟受让中远集装箱工业有限公司等4个股东所持有的公司部分或全部股份,此次耗资105.9亿元。约4个月后的2020年12月22日,总部位于北京的企业海兰信也宣布,深圳国资旗下深圳市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特建发公司”)拟通过认购上市公司股份及原实际控制人表决权委托的方式,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

  中集集团扎根深圳多年,是全球领先的物流及能源行业设备及解决方案供应商,旗下众多业务与海洋有关,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务、集装箱业务等,深圳国资缘何此时出手入局?海兰信在海洋信息化领域也深耕多年,深圳国资此时投资又有何深意?

  仔细研究不难发现,两则投资都与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有关,该《意见》明确了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定位,并将加快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提上了国家战略议事日程。深圳国资拟入局中集集团、海兰信刚好发生在该文发布一年后,两次投资成为深圳加快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最新实践。

  两项投资前,深圳国资内已有一家海洋经济主体公司盐田港,公司是深圳乃至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单一港区之一,在区域经济和全球外贸运输网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旗下相关业务都能与中集集团、海兰信产生较好的协同效用。

  2019年,深圳国资还出手投资了一系列智慧城市建设、生态建设企业,如生态建设领域之铁汉生态,智慧停车或智慧交通、数字政务领域之捷顺科技、英飞拓、数字政通,它们实则都与深圳加快建设全国智慧城市标杆城市有关。

  早在多年前,深圳已经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深圳模式的众多探索与实践,并在深圳国资体内已设立相关专业从事智慧交通、智慧政务子公司,而牵头进行相关投资时也是由拥有这类业务的主体公司主导开展相关调研及投资,如上述智慧交通领域某上市公司的投资,当时便由特建发公司主导,且该公司在投资时同步对多家同类企业进行了接洽与调研。

  2021年1月5日,深圳市政府印发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深圳将打造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鹏城智能体,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和“数字中国”城市典范。

  深圳国资旗下一家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深圳国资意向投资一家企业后,便会安排旗下某个与该标的业务相关的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接洽、调研等一系列动作,通过此种“同行看门道”的方式,提高投资专业性,并降低资风险。

  另外,此类项目无论最终成功与否,都对深圳国资体系内企业有益:成,则前期市属企业接洽、调研等为后续双方在体系内持续优化合作奠定了一定基础;不成,则通过一般短则一个月,长则近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对拟投资对象的接洽、调研等,掌握不少市场化同类企业的经营“秘密”,有利于提升其自身相关业务的市场竞争力。

  投资逻辑浮出水面

  分析深圳国资近年来投资案例,深圳国资投资逻辑浮出水面:注重创始人、管理团队、组织机制,愿意等待最佳投资时点,乐于放权。

  从注重创始人素质、管理团队方面看,深圳国资对万科、恒大地产、华为旗下荣耀、苏宁易购、中集集团等的投资,便是例证。

  万科的管理团队、组织机制,自不在话下,它的管理团队向来被视为万科的灵魂,他们以身作则、励精图治、培养人才,方形成了今天万科的行业大佬格局。任正非创立并带领的华为,作为世界领先科技企业,其管理模式、理念被国内众多科技企业效仿推崇,脱胎于华为的荣耀,其团队、组织机制、管理方式也自然带有强烈而深厚的“华为基因”。尽管此次深圳国资入主,乃因苏宁面临资金危局,但苏宁易购创始人张近东的素质,苏宁的组织构架等,各界还是有目共睹。1990年12月苏宁成立至今,张近东带领苏宁前进已超过30年。

  2018年9月至2019年下半年期间,深圳国资为缓解部分上市公司流动性危机实施了一系列纾困行动。深圳市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余钢在一次在线访谈中曾介绍,纾困资金专项用于化解在深圳实体经济领域中立足主营业务、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A股上市公司所遇到的困难。

  正是由于看好企业领导者、管理团队、企业管理机制及企业自身发展等,才令深圳国资在投后管理中能够做到“充分放权”。

  据记者梳理,深圳国资近年多项大手笔投资案例中,有不少深圳国资已成第一大股东,但公司依然保持无实际控制人状态的情形,如万科、中集集团、苏宁易购,包括目前已由深圳国资100%持有的新荣耀终端有限公司,也给了荣耀管理团队足够的空间。

  对此,刘国宏对记者表示,不能把投资好企业和投资纾困企业截然分开,这些企业都是好企业,国资纾困也是“救急不救穷”。深圳国资入股的一些企业都已有优秀的企业家队伍,有完善的市场化治理机制,形成完备的经营制度,深圳国企入股但暂不实质性控制,就是完全保持这些民营企业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支持优秀的企业家心无旁骛地经营企业,带领企业实现更好发展,把企业作为“管资本”的主要载体,能更好地实现对国企的“放活管好”。

  “深圳国资此乃‘管资本’而非‘管企业’,是淡马锡模式的主要精髓之一。”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深圳国资推行市场化纾困方式,国资帮助民企渡过难关、相互融合,这是当前各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之一,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另外此时投资企业,深圳国资在估值谈判方面,也具有较大议价优势。

  提及议价优势,不得不提投资时点。深圳国资近年来所投资企业,普遍投资时点为企业陷入危机或低谷期时,如万科A、海兰信、中集集团、苏宁易购、荣耀等,其中海兰信、中集集团等都曾处于业绩大幅下滑甚至亏损期,但深圳国资依据其对企业多年的了解,选择了此时投资。另外,部分投资项目,事实上深圳国资早已启动接触,只是等待合适时机入局而已。

  如海兰信,深圳国资宣布入股海兰信的2020年,是海兰信最近几年经营最惨淡的一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94.34%。记者从权威渠道掌握的信息显示,早在2019年甚至更早,海兰信便已萌生将公司“主战场”转移至深圳的想法,而这背后也不乏深圳市政府意愿的推动。

  再如中集集团,2020年上半年中集集团亏损1.83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2.3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滑126.89%,2020年8月,中集集团公告宣布深圳国资拟入股,随后公司公布的财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6.98亿元。

  投资战绩硕果累累

  从投资战绩来看,一组数据说明了深圳国资的投资管理水平。

  去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前夕,深圳市国资委主任余钢在深圳国资改革专场发布会上表示,1979年~2019年,深圳国有经济以年均28.7%的速度,实现了总资产增长2.46万倍。在全国37个省级国资监管机构中,市属企业总资产排名第四位,利润总额、净利润、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均排名第二位。

  他同时表示:“深圳走出了一条具有深圳特色的国资国企改革道路,目前,深圳市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30家,拥有上市公司30家,还有多家战略参股企业,整个深圳国资没有一家亏损,没有一家僵尸企业。”

  记者根据天眼查提供的企业工商信息统计发现,截至目前,深圳市属国企上市公司已有34家,另据深圳国资方面透露,目前深圳国资资产证券化率已达57.2%。

  “国有企业作为企业肯定是要考虑资产的保值增值,考虑企业经营利润和投资收益,但确实也要承担服务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功能。这必然要平衡短期与长期关系、局部与全局关系。”刘国宏向记者表示,近年来,深圳创新投公司率先构建了国资创投机构市场化经营机制,既服务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崛起,又成长为了国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头部创投机构。(严翠)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