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建言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加强金融支持力度 持续激发小微企业活力
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不少两会代表委员建议,短期应继续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中长期应提升扶持小微企业金融政策的可及性和可持续性,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新冠肺炎疫情让小微企业经受了严峻考验。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应对疫情的金融政策,但目前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仍未得到有效满足。
致公党中央认为,大量小微企业仍未进入正规金融服务的范畴。小微企业特性与银行贷款所需条件错配,加之银行对不良贷款追责的考核机制导致银行不愿放贷给小微企业,大量小微企业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更与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等优惠政策无缘。同时,帮助小微企业获取贷款的金融科技产品显著不足。各金融机构推出大数据技术的金融产品同质性明显,模型底层数据类型雷同。小微企业缺少资产数据,加之信用体系不健全,相当数量的小微企业仍止步于新型金融产品门槛前。此外,扶持小微企业金融政策可及性和可持续性有待提升。小微企业感知理解政策能力弱,难以快速筛选政策,对政策前置条件、申请流程理解不到位,政策传导至企业端耗损大。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认为,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仍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比如民企、国企待遇不平等,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抵质押物要求过高,信贷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受托支付操作不便,过桥续贷成本偏高等。
有的放矢扶持小微企业
代表委员建议,应继续引导和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加大信贷投入、放宽抵质押物要求等途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对于小微企业贷款面临的没有合适抵押物这一难题,李和平建议,引导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大抵质押物范围,合理确定抵押折扣比例,积极推动商业银行之间评估结果互认;鼓励各地政府设立知识产权等动产质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支持各地优先将其纳入新型政银担合作范围,并优先给予风险代偿补偿;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融资试点,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建设的“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开展应收账款融资。
致公党中央建议,对不同类型企业分类扶持,加大税费支持力度,创新支持企业获得融资方式。比如,结合积极财政政策,推动银企对接,推出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拓展政府采购新功能。
李和平还建议,切实降低企业续贷转贷成本。比如,引导商业银行积极落实无还本续贷监管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及时为符合条件、有续贷需求的企业续贷,降低企业成本和风险;鼓励各级政府设立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引导基金或信用保证基金,重点为转贷、续贷等提供增信服务;督促各地提高政府性续贷过桥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扩大企业受惠面,为更多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过桥应急转贷资金。
持续完善金融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认为,当前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还需要持续激发传统企业及中小企业的活力,中小企业仍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创新主体。他建议,加快推进资本市场服务下沉,做强场外市场体系,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数据交易等新型交易场所的建设,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原行长张智富建议,应以直接融资为突破,加大对优质民营、中小企业的精准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民营、中小企业上市梯队建设,加强上市辅导与定向扶持,尽力推动领军企业上市。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强项目储备,支持优质民营企业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建立区域性中小型资本市场,鼓励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和天使基金,积极做大股权融资。稳妥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拓展市场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