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建议:拓宽险资投资范围 研究险资参与证券转融通业务

程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3月1日,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透露,拟向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交的提案,主要聚焦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强化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等问题。

  周延礼认为,保险业必须牢牢把握住“十四五”重要战略机遇期,应继续引导商业健康保险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快发展长期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与基本医保形成结构互补。应开展适老、涉老商业保险,促进养老服务业持续发展。拓宽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研究保险资金参与证券转融通业务,制定保险资金投资股权、不动产、金融产品领域内部控制标准,防范另类投资风险,完善资金运用“1+N”内控体系。

  发展适老涉老商业保险产品

  中国证券报:目前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已取得哪些成效?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措施是什么? 

  周延礼:近年来,保险行业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服务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增加养老资金积累,服务养老资金保值增值。2020年,商业养老年金保险保费收入712亿元,积累超过5800亿元的保险责任准备金,较年初增长22%。截至2020年年末,保险机构在企业年金市场共计为7.4万家企业提供受托管理服务,覆盖1521万人,累计受托管理资产1.15万亿元,占企业年金法人受托业务的70%左右;投资管理资产余额1.2万亿元,占企业年金基金实际投资运作金额的55%左右;管理企业账户2.1万个,个人账户超过380万个。部分保险机构还担任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进展平稳。截至2020年年末,共有23家保险公司参与试点,19家公司出单,累计实现保费收入4.3亿元,参保人数4.9万人。具有养老属性的商业保险已积累责任准备金约3.3万亿元。

  下一步,应开展适老、涉老商业保险,促进养老服务业持续发展。一是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各类老年人保险产品,增加老年人可选择的商业保险品种。探索编制老年人常见重疾病种发生率表。出台长期医疗险相关政策,从制度上解决老年人和患病人群难以购买商业医疗保险问题。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进一步放开相关产品年龄限制。

  二是支持保险机构投资建设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等项目,为入住老人提供全面保障服务,增加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医疗、养老和保险产业融合发展。截至2020年年底,共有10家机构投资49个养老社区项目,建筑面积近1500万平方米,计划投资950亿元,设计床位8.9万个。

  三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业务。截至2020年年底,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共有127户家庭187位老人参保,保险公司已累计发放养老金1489万元。

  “买不到买不起”问题没完全解决

  中国证券报:健康险发展空间有多大?如何促进健康险市场更高质量发展?

  周延礼: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险市场保持着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为参保群众积累超过1万亿元长期健康保障风险准备金,但与2025年积累6万亿元健康保障风险准备金的目标还有差距。

  目前,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在服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方面还存在短板和弱项,最突出的是供给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精细化不够,面向未成年人及老年人的健康保险产品发展滞后,“想买的产品买不到、买不起”的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

  下一步,应继续引导商业健康保险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发展。

  一是立足于提供长期保障,加快发展长期商业健康保险产品,与基本医保形成结构互补。

  二是立足于扩大覆盖面,坚持为全体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着力提高商业健康保险覆盖面,运用“大数法则”分散风险。

  三是立足于保障实际医疗支出。将目录外的合理医疗费用纳入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通过保险机制,降低人民群众实际医疗负担。要发挥医保卡作用,让老百姓除了有基本医疗外,可通过医保卡购买一些商业健康保险,把个人医疗保障范围扩大一些,保险保额高一些。

  四是立足于合理利益激励机制,通过区别定价和费率浮动等方式,鼓励年轻人和健康人群为健康保障投保,实现从“保疾病”到“促健康”转变。

  五是立足于积极参与管控不当医疗行为,鼓励保险业积极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医疗卫生综合治理和支付方式改革,通过智能控费等方式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推进险资运用市场化改革

  中国证券报:保险资金将从哪些方面深化改革,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周延礼:总体看,保险资金运用保持了稳健审慎发展态势,较好平衡了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为服务保险保障和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下一步,应加强政策引导,支持保险资金发挥期限长、来源稳定等优势,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推进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推进修订委托投资、金融产品投资等制度,调降保险资金可投资债券评级要求,拓宽保险资金可投资范围。二是强化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力度。通过股权、债权、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等方式,服务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三是加大对民营和小微企业服务力度。建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注册服务绿色通道,提升服务实体企业效率。完善保险资金支农支小融资试点新模式,探索保险资金深度参与服务普惠金融新路径。四是修订相关监管制度,规范保险资金委托投资和金融产品投资行为。五是研究保险资金参与证券转融通业务,提升保险资金运用效率,增厚投资收益。

  保险业资产质量总体较高

  中国证券报:当前我国保险资产质量如何?下一步,防范保险资金运用风险,应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周延礼:当前,保险业资产质量较好,风险总体可控。一是资产配置结构稳健。截至2020年年末,保险业各类资产中流动性资产和固定收益类资产占比超过70%,银行存款和债券占比约50%,与全球主要国家保险资产配置基本一致。二是资产质量总体较高。在保险资金配置中,超七成银行存款集中在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超六成债券投资为国债和金融债,股票配置以大盘蓝筹股为主。三是投资收益相对稳定。2020年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为5.41%,累计实现收益1.1万亿元。

  保险资金运用面临的风险依然复杂严峻,特别是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再投资风险等防范压力较大。下一步,应围绕以下几点做好工作:一是强化保险资产负债管理。在负债端,督促公司根据投资收益预测进行产品开发和业务调整,鼓励公司开发具有高内含价值产品。在资产端,督促公司加强资产负债协同,强化保险资金投资的长期业绩考核导向。二是加强信用风险监测管理。定期监测固定收益类资产违约情况,引导保险机构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持续建设、加强信用评级跟踪和风险管控。三是加强风控体系建设。制定保险资金投资股权、不动产、金融产品领域内部控制标准,防范另类投资风险,完善资金运用“1+N”内控体系。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