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30家汽车零部件公司预计净利突破1亿元 电动化、智能化和全球化趋势不改

证券日报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24日,沪深两市共计91家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发布了2020年年报业绩预告,其中,净利润预增公司达28家,占比30.77%;续盈、略增、扭亏公司为26家;全年业绩预减、略减、首亏、续亏公司为37家。3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超过1亿元,占比达到32.97%。

  有汽车零部件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疫情对零部件企业的短期影响存在,但是从长期看,电动化、智能化和全球化趋势不改,疫情之后我国零部件企业有望重回快速增长轨道。

  宁波华翔位列净利润 预增排行榜首位

  从2020年净利润预增的上限看,宁波华翔、骆驼股份、中鼎股份暂列净利润排行榜的前三名。宁波华翔净利润预计为5.40亿元-7.85亿元;紧随其后的骆驼股份预计净利润达7.03亿元-7.63亿元,同比增幅18%-28%;中鼎股份维持预增态势,以6.01亿元-7.21亿元的预计净利润额位列第三名。

  作为“特斯拉系”的概念股,截至目前,宁波华翔预告净利润上限最高,达到了7.85亿元。资料显示,宁波华翔是大众、宝马、奔驰、奥迪、特斯拉等国内外汽车制造商的主要零部件供应商。近日公司发布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拟发行股票1.88亿股,募集资金总额23.13亿元。对此,中银证券给予买入评级,并表示实控人参与增发彰显了信心。

  排在宁波华翔之后的是骆驼股份,净利润7.03亿元-7.63亿元,增幅达18%-28%。受益于汽车用电池的全产业链的布局,2020年骆驼股份汽车用电池产销量及市场占有率均实现增长,主营业务收入较上年显著增加;为国内外知名整车厂配套的中鼎股份目前排名第三位,公司报告期净利润为6.01亿元-7.21亿元之间。对此,公司方面称,受疫情影响公司报告期较上年同期利润同比减少。但现阶段业绩快速回暖,订单饱和,公司正根据新增订单情况合理配置产能。

  潍柴动力是往年汽车零部件净利润榜单的常胜将军,尽管仍未公布2020年业绩预报,但据公司此前三季报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73.8亿元,同比增长16.3%;实现净利润71.1亿元,同比增长0.7%,以此估算,大概率蝉联2020年国内净利润最高的汽车零部件公司。

  电动智能化升级 提供全新增量

  据记者观察,尽管由于新冠疫情影响,终端需求不足、客户开拓受阻、资产减值与坏账计提等众多因素制约汽车零部件企业业绩成长,但仍然有一些公司生财有道。在净利润上扬的企业中,增长较为显著的有南方轴承、迪生力和广东鸿图,净利润均实现了同比200%以上的增长。

  其中,南方轴承以1037%的惊人增速一举夺得了净利润同比增长最大幅度的桂冠。资料显示,南方轴承2019年同期净利润为4221万元,即意味着2020年度公司净利润有望冲破4亿元大关。对此,公司表示预计净利润的大幅度增长主要得益于2020年度公司对Bosch集团的销售大幅增加。

  此外,还有零部件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募投新项目、新建子公司或合资公司、兼并收购等方式协同发展。而提效降本、依靠政府补贴,以及发力海外市场也成逆势增长的关键因素。如南方轴承参股的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于2020年10月16日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使得公司2020年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所得税费用相应大幅增加。据记者估算,预计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影响金额为3亿元至4亿元。

  而作为国内汽车轮毂配件出口最大的企业之一,迪生力占据着美国后装市场较高的市场份额且销售业绩连续三年业绩稳定增长。2020年迪生力预计净利润约0.62亿元,同比增长530%。公司拟投资新建年产120万只铝合金车轮建设项目。预计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约3亿元,利润总额约3000万元。

  另外,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升级也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了全新的下游增量。如华阳集团、德赛西威和拓普集团受益于汽车智能化、轻量化,以及新产品、新客户落地顺利,预告净利润增速上限分别达到155%、78%和42%。

  有零部件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020年全年汽车零部件板块,总体好于同期国内乘用车板块。从增量看,电动化、智能化升级的技术趋势拓展了零部件企业的配套空间;从存量看,合资股比放开和全球主机厂成本敏感度提升也将推动优质中国零部件企业全球替代加速。

  谈及下一阶段的行业发展方向,上述人士首推新能源智能汽车。“2030年40%的汽车都会是新能源车,相信中国肯定能出现世界级的动力电池和电机企业。”他表示“自动驾驶领域的利润同样高企。发动机管理系统(包括电喷)、ABS以及ADAS(高级辅助驾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市场报价就比传统的零部件高出很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