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金牛基金经理信心满满迎A股牛年

聚焦消费和科技主线 把握结构性机会

张凌之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今日A股迎来牛年第一个交易日。站在牛年的起点,八位金牛基金经理共同把脉牛年A股投资。他们认为,牛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众多因素将催生结构性投资机会,强者恒强、龙头集中趋势将愈加明显。投资机会将聚焦可选消费、高端制造和周期成长三大方向。

  这八位金牛基金经理是广发基金高级董事总经理傅友兴、中欧基金基金经理周应波、银华基金董事总经理李晓星、嘉实基金成长风格投资总监归凯、景林资产总经理高云程、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源乐晟资产创始人曾晓洁、重阳投资总裁王庆。

  着眼未来,八位金牛基金经理对中国经济、A股市场的长期表现充满信心。他们认为,当前A股市场仍处于历史性的底部区域,未来二三十年大概率是牛长熊短的局面。

  结构性机会更加明显

  对于宏观经济,但斌表示,2021年大概率是一个全球经济复苏的年份。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不断夯实,A股逐步迈向成熟市场。当前A股市场处于历史性的底部区域,未来二三十年大概率是牛长熊短的局面。

  周应波表示,全球经济发展虽然面临考验,但仍然在震荡中上行。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新经济快速发展,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推进,激发中长期增长潜力,对中国经济、中国股市的长期表现充满信心。

  曾晓洁指出,在全球经济复苏的背景下,众多结构性因素将催生资本市场的投资机会。各个行业中,优秀上市公司的集中度提升趋势远未结束,这些公司股价将继续呈现慢牛走势。

  王庆认为,国内行业竞争加剧,龙头公司优势开始体现;注册制改革持续推进;机构投资者占比将不断提升。经济和资本市场内部结构性变化具备不可逆转性,大市值股票跑赢中小市值股票的格局将延续。

  李晓星预计,2021年A股市场走势前低后高,一季度会稍显平淡,背后的原因是流动性的变化。因此,一季度是播种阶段,二三季度是开始收获的季节。周应波表示,市场经历2019年及2020年的上涨,估值水平抬升较多,整体市场从结构性机会向结构性高估过渡。

  聚焦三大方向

  在当前的宏观背景和市场环境下,有哪些投资机会可以挖掘?

  李晓星表示,牛年A股投资聚焦比较优势,即科技和消费板块。科技有“两条腿”:碳中和相关和5G后周期相关;消费方面,近期的股价回调提升了相关标的性价比,看好估值和基本面具有性价比的优质公司。

  归凯表示,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必然需要内需消费和科技创新的支持。这个长期的趋势给投资提供了指导。牛年投资将围绕四个领域展开:大消费、大健康、大制造和科技创新。

  周应波表示,2021年主要看好三大机会:一是受到经济提振、经营好转的可选消费品,如汽车、家电等行业。二是高端制造业。疫情考验下,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竞争力凸显,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愈发巩固。化工、机械、建材等高端制造细分领域全球出口份额持续扩张,具备极强的全球竞争力。三是新兴经济领域,如智能汽车、全真互联网、云计算。

  傅友兴认为,真正有盈利支撑的行业将会有结构性行情,重点关注受益于疫情改善、经济修复、出口替代的行业:一是可选消费,如白酒、家电家居等;二是制造业,包括汽车零部件、机械设备等;三是周期成长,如化工等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

  高云程表示,在产业层面,看到了很多不断演进的机遇。比如,最近几年很多传统消费品领域出现崭新的品牌,以惊人的速度获得消费者青睐。在传统制造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改造传统设备与生产模式。从家电到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每一个子行业的创新都是对原有品牌和格局的改变。

  曾晓洁表示,牛年投资将聚焦于可能产生结构性成长和景气度超预期的领域:第一类是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板块,如消费品或工业制造品等;第二类是成长性很强的行业,如新能源车;第三类是景气度依然可观、长期发展空间比较大的行业,如互联网、科技、消费等。

  关注风险因素

  当然,风险也不容忽视。李晓星表示,2021年投资应回避“灰犀牛”风险,即地产链相关风险。他表示,“灰犀牛”风险在逐步浮出水面,银行对于地产相关的贷款持续收紧,地产链相关的风险只是刚刚显露,牛年会继续回避这一风险。

  周应波表示,牛年有两大风险因素需要注意,一是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风险,二是房地产资产泡沫。另外,风格极致演绎导致细分行业之间估值差距拉大,其中一些可以用长期价值来解释,但是另外一些更多是受短期资金行为推动,很难持续,投资者需要注意风险,尽量规避。

  曾晓洁认为,目前来看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但适当降低未来一段时间的收益预期是一种务实态度。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