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银行不缺“长钱” 权益类资产需警惕估值压缩风险

周璐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周璐璐)1月中旬以来,货币市场利率明显上涨,尤其是短端利率上升较快。对此,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2月4日指出,存单利率有所上涨,但幅度相对较小,存单净融资也未明显放量,一定程度反映银行并不缺“长钱”,推算的2020年底超储率或已回升至2%以上;同时,货币流动性环境不具备趋势性收紧的基础,但权益类资产需警惕估值压缩风险,尤其是部分高估值板块。

  赵伟认为,短端利率的大幅变化,与公开市场持续回笼、市场对货币收紧担忧等有关;机构杠杆行为带来的交易拥堵,放大了短端利率的波动。财政缴税因素消退后,央行连续多日回笼资金,加之近期关于货币与资产泡沫的部分观点,引发大家对货币政策收紧的担忧。而前期极度宽松下,机构“滚隔夜”加杠杆行为增多,银行隔夜质押回购成交占比一度接近90%,使得隔夜交易非常拥堵、对短端利率变化更加敏感。

  流动性变化背后,货币政策又将有何变化?赵伟表示,流动性环境边际变紧,主要缘于信用风险影响逐步缓和下,央行回收流动性,“警告”市场过度杠杆行为。前期流动性环境极为宽松,主要为了缓解信用违约的冲击;而央行通过MLF、窗口指导等引导市场预期,并没有明显宽松加码操作。流动性宽松“呵护”下,1月信用债净融资达4000亿元、创近11个月来新高;同时,机构杠杆行为增多、资金空转迹象显现等,使得流动性回笼的迫切性上升。

  赵伟进一步表示,市场结构和货币传导机制变化下,应跳出传统框架理解货币政策;公开市场重要性凸显,“量”根据短期需要调整,“价”的中期信号意义更强。银行与非银同业往来的增多、非银影响增强,使得流动性分层加剧、资金波动容易被放大;货币供应方式和传导机制变化下,公开市场操作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短期“量”变是市场需求和政策调控平衡的结果,而“价”层面并没有释放货币收紧的信号。

  对于流动性环境未来将如何演绎,赵伟认为,信用收缩下,货币流动性环境不具备趋势性收紧的基础,否则实体融资受到的冲击较大。伴随政策“退潮”,信用环境已进入收缩通道,如果流动性持续紧张,可能会加速实体融资收缩、债务风险暴露。同时,再贷款再贴现等工具,及贷款展期、信用债等集中到期,决定了货币政策不能“急转弯”。短期流动性波动,并没有改变全年“宽货币”和“紧信用”搭配,近期央行也明确强调要防止信用收缩。

  赵伟还指出,1月29日开始,央行加大公开市场投放,流动性压力有所缓解。经验显示,春节前央行多加大逆回购等投放,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考核一般在1季度、1月底居多;叠加春节就地过年增多、取现压力下降,流动性紧张局面或趋于缓和。但经济景气高位、通胀预期升温等,使得货币流动性环境短期也难明显宽松。

  未来大类资产会如何演绎?对债市而言,赵伟表示,长端利率债配置价值逐步修复,但流动性回归常态过程中,短期交易操作难度较大。近期债市调整,推动长端利率债配置价值修复,为稳定资金提供配置机会。伴随信用收缩影响逐步显现、国内需求见顶回落,经济基本面对债市支持显现,长端利率或重回下行通道,维持10年国债收益率低点或回到3%以下的判断,但短期交易难度较大,建议等待央行操作和流动性平稳的确认。

  同时,赵伟表示,权益类资产需警惕估值压缩风险,尤其是部分高估值板块。经验显示,信用收缩阶段,权益类资产估值出现压缩、一般滞后1个季度左右。本轮信用收缩自2020年11月开始,参考历史规律,当下权益类资产需警惕估值压缩风险,结构会有分化,低估值、盈利有支撑的板块受冲击一般较小,部分高估值板块压力较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