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沪市主板公司首季盈利
在国内外疫情因素影响下,沪市主板公司一季度业绩整体承压。中国证券报记者5月6日统计发现,沪市主板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8.01万亿元,同比减少7.87%;净利润6769.79亿元,同比减少23.20%。约三成沪市主板公司亏损,七成公司盈利。随着疫情防控趋于常态,复工复产渐序推进,沪市公司积极应对、迎难而上,在基础工业、新兴消费等领域展现出诸多亮点与活力。
业绩分化
数据显示,一季度,沪市主板公司主营业务仍稳定。在盈利公司中,有95%的公司保持主营盈利。业绩下行风险整体可控。
沪市主板实体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53万亿元,同比下滑12%;实现净利润1153亿元,同比下滑63%。部分行业公司营收受较大影响,在27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休闲服务业、汽车业和纺织服装业三个行业公司营收降幅最大,分别同比下降45%、37%和32%。国防军工业、综合业和农林牧渔业分别实现259%和53%和12%的涨幅。
从规模看,百亿元以上市值沪市主板公司抗冲击能力相对较强,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75万亿元,同比下降11%;百亿元以下市值公司受疫情冲击更明显,合计实现营业收入0.78万亿元,同比下降17%。
自3月起,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企业复工复产推进,居民生活出行逐渐恢复,多个行业出现向好迹象。
韧性十足
疫情对多数行业板块产生不利影响,但从结构看,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业、能源、原材料、信息、金融等主要行业公司持续生产,发展韧性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基本运转。
农林牧渔、食品饮料等基本民生行业公司韧性十足,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23.26%和基本持平。基础原材料生产保障有力,如化学纤维制造业实现62.40%的盈利增长。一些公司坚持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两手抓,充分预判、主动作为,在一季度实现不同程度业绩增长,助力下游行业生产秩序恢复。
与此同时,以新产业、新产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高技术产业公司逆势增长。
积极投资
在经营活动现金流紧张背景下,健全的融资体系对企业持续经营至关重要,包括贷款支持、续贷、展期等一系列举措,缓解公司的燃眉之急。一季度,沪市实体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8668.4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幅超过一倍。百亿元以下市值公司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增幅达1.5倍,切实落地的融资支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自再融资新规颁布以来至3月底,沪市主板公司新推出非公开发行方案27单,修订前期方案44单,计划募资总规模超1500亿元,市场融资效率将得到大幅提升。
各项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出台,减轻企业负担。一季度,沪市主板实体公司税费支出同比下降1260亿元,降幅为20%。为降低疫情影响,各级政府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发力,援企稳岗力度不断加大,促进就业总体稳定。
各类金融、财政政策支持起到定心丸的作用。一季度以来,沪市主板公司在应对疫情冲击的同时,积极进行研发投资、产业升级,为下一步持续发展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