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冲击之下,厦门为“三高”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新华社厦门4月10日电 题:疫情冲击之下,厦门为“三高”企业复工复产按下“快进键”
新华社记者康淼、颜之宏、付敏
9日,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瀚天天成电子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9条流水线产能全开,抓紧生产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外延晶片。
复工复产两个月以来,一批厦门“三高企业”依托精准政策扶持,凭借科研创新能力,正成为特区经济加快复苏的“大功率引擎”。
保姆式服务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月10日,厦门企业复工复产第一天。瀚天天成从外地返厦的50多名员工顺利搬进火炬高新区员工公寓,并在同日按防疫要求有序返回厂区生产线复工。
“单间员工宿舍、口罩、额温枪……这些需要操心的事,火炬高新区等部门都替我们解决了。”总经理冯淦说。
除了良好的半导体产业基础外,吸引瀚天天成2011年落地厦门的重要原因是厦门市的服务意识。冯淦说,尽管企业规模不算大,但仍有1名副市长专门联系解决各种困难。
包车、包专列、甚至包专机,厦门市精心服务,确保“三高”企业复工复产进度。
“我们的省外员工占了四成,大部分都是程序员和工程师,若不能如期返岗,将对公司造成很大影响。”作为知名的视频会议系统研发生产企业,亿联网络董事长陈智松说,从返岗交通到在厦住宿,再到稳定就业,厦门保姆式服务有力支持公司恢复生产。
精准施策给“三高”企业吃“定心丸”
目前厦门拥有2503家“三高”企业,是其存量经济的重要基础。厦门加大政策扶持,全力帮助企业做强做优。
去年厦门专门召开服务“三高”企业发展大会,推出一系列扶持其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创新设立了“三高”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登录该平台,“三高”企业可以与挂钩领导实现“零距离”交流;还可通过该平台的“政企直通车”在线咨询政策、反映问题、表达诉求。
“我们将不断完善这一平台,加大协调相关部门对企业物资、用工、资金、市场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厦门市科技局局长孔曙光表示。
疫情之下,厦门市已发布10余条扶助政策,在人才、金融、税收等方面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我们有6个工厂、1万多名员工,每个月仅维持运营就需要1亿多元。”奥佳华智能健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邹剑寒告诉记者,为给企业减轻负担,仅厦门市集美区一级财政就给予150余万元增产补贴,帮助企业“稳军心”。
孔曙光表示,厦门还将在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助力企业开拓市场、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方面精准施策,为“三高”企业全面复工复产扫除后顾之忧。
“三高”企业加快了厦门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据统计,厦门“三高”规上工业201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831.81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3.6%。
“大招商”为复工复产持续引入“活水”
去年,厦门市召开招商大会。疫情之下,如何保持招商引资“不断档”?
通过创新招商引资、展会服务模式,厦门市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经贸工作。
“期待您能抽时间实地来厦门看看,然后敲定落户具体事宜。”在厦门外贸大厦15层,市商务局局长黄河明刚刚结束与省外1家企业负责人微信视频会议。这家企业明确表达了将公司总部迁至厦门的意愿。
“我们一直在探索招商工作新手段,努力把疫情对招商引资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黄河明说,厦门一方面探索利用线上云端建立高效顺畅的对接沟通机制,通过网上洽谈、视频会议、在线签约等手段推动项目加快转段升级;另一方面全力比拼营商环境、政府服务,完善产业链条,全面提升综合竞争优势。
“大招商、招大商”让厦门经济持续得到“活水”润养。黄河明表示,厦门已确定今年为“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年”,将完成落地项目5000亿元的总投资额。
据统计,1月至3月,厦门已落地招商项目129个,总投资825.68亿元人民币;新设外资企业222家,实际使用外资59.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1%,占福建省总量53%。既做优做强存量,又引进优质增量,“三高”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让厦门高质量发展后劲更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