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哈尔滨6月23日电 题:耕地增加 单产提高 收入提升——黑龙江省开展土地整治成效显著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王建
我国大粮仓黑龙江省自2001年实施土地整治以来,全省已为此累计投入资金290亿元。为何要开展大规模土地整治?收益如何?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黑龙江省大型水稻生产基地。
土地整治新增耕地176万亩
在黑龙江省富锦市万亩水稻示范基地,沿着田间砂石路,记者来到东北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稻田,只见水田大池子,田埂笔直一条线。而在前些年,水田小池子水渠多、池埂子多;秋天一下雨,坑洼不平的田间泥泞路,车进不去,粮拉不出来,只能等到冬天上冻之后,才能把粮运出来。
富锦市东北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稻田基础设施的变化,得益于黑龙江省开展的土地整治项目。该合作社理事长刘春说,原先种地一亩地就得一个池子,现在变成了标准化方块田,一公顷水田只需一个池子。
池子大了,田埂少了,仅此一项东北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增耕地400亩,并且池子大了,便于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收割。富锦市国土资源局局长蔡元军说,田间道路的修缮,提高了农户生产运输的效率,降低了能耗,保证了农时。刘春算了一笔账,土地整治后平均每亩地降低油耗3升,节约成本15元。
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前进农场第三管理区,种植大户盛军的400亩水田连成一片,长势喜人。而在前几年,盛军种植的地块,有四五亩水泡子,整个地块连不成片。
2008年以来,前进农场完成土地整治项目3个,盛军种植地块的水泡子被填平,整个前进农场新增耕地8400亩。前进农场土地整治办公室负责人李智说,整治后实现了土地平整,水渠相通,道路相连,护林成网的目标。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总规划师孙恒说,自2001年实施土地整治以来,全省已累计投入资金290亿元,整治土地规模达3405万亩,新增耕地176万亩,增地比例达到6%以上,是国家规定标准的2倍多。
“千里眼”提高耕地保护效率
走进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前进农场国土资源所的监控大厅,点击一下鼠标,每块耕地的庄稼长势,有无违法占地、破坏耕地的情况都可以通过高清视频监控系统看到。
建三江管理局耕地面积1100多万亩,耕地面积大,土地执法人员少。为此,建三江国土资源局自2013年来,建设耕地保护执法监察高清系统监控系统,在管辖内的15个农场场部和重点管理区架设监控点,现已建成27个监控点。
据建三江国土资源局副局长于传武介绍,该系统监控点的高清摄像机可以平面360度、上下90度的全方面旋转,可对监控点周围7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该系统的应用增强了耕地保护的手段和动态巡查的效率。前进农场国土资源所所长杨树亮说,以往巡查农场周边耕地需要一两天时间,现在利用视频监控系统,仅数分钟就能完成。
建三江国土资源局局长周卫江说,通过这套系统,相当于为耕地保护按上“千里眼”,加大了耕地保护力度,提高了国土资源部门对违法行为的巡查能力。仅去年,建三江国土资源局利用这套系统共发现违法线索20余起,包括违法取土、建设板房等,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制止或拆除。
土地整治与水利工程“一张图”规划
在开展土地整治过程中,黑龙江省还将土地整治与水利工程相结合。水利骨干工程修到哪里,土地整治田间配套工程建到哪里,实现土地整治与水利工程“一张图”规划,从而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了耕地质量和产出能力。
在黑龙江859农场第四管理区第十作业站,种粮大户熊立波正在查看秧苗生长情况,而在他的脚下两米深的地方是一条40米宽暗渠。859农场党委书记孙鹏说,通过土地整治项目将混凝土管暗埋,将占地40米宽的明渠回填成良田,实现了地上种水稻,地下是渠道,直接减少灌溉水损耗达15%。
孙恒说,近3年来,在黑龙江省55个规模以上大中型灌区范围内,分9个批次落实了以田间水利工程为重点的土地整治项目156个,建设总规模801万亩,地表水置换地下水灌溉面积191万亩。
土地整治效益得到彰显。刘春、熊立波等种粮大户说,土地整治后“水通了、路通了、电通了、地多了、劲足了”。据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测算,实施整治后的耕地亩均增产约200斤,2006年至2014年黑龙江全省通过土地整治增产粮食近74亿斤,仅此一项即增加农民种粮收入8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