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黔探路高铁经济带 将申报国家级跨区域合作试验区
导读
“不要认为高铁一通,财源就滚滚而来。”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他分析,并不是高铁修通就带来了企业和资本,关键要看当地的投资环境和优势。“有了高铁只是说明交通便捷,有聚集产业要素和人才的可能。政府还需要改善投资环境,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本报记者 戴春晨 佛山报道
9月22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下称“广东园”)正式启动建设,同时,三省在广东佛山召开的合作联系会议上,敲定常态联系机制。这意味着,国内首条以高铁为纽带的区域经济带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三省计划将广东园以及正在酝酿的广西园和贵州园,以“一区三园”的形式申报国家级跨区域合作试验区,在高铁经济带建设过程中形成“三地协同、一区引领”的发展格局。
目前,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已达成合作项目71个,涉及到基础设施、产业合作、金融合作、科研创新、人才交流、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总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
珠三角连接大西南
根据《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广东园”的区划主体选在贵广线和南广线交汇处附近的佛山市南海区,核心区为佛山西站枢纽新城,规划面积约92平方公里。此外,位处高铁沿线的云浮市将开辟广东园分园,规划面积8.58平方公里。
三省的企业、高校等将在园区内展开合作,例如三地高校在广东园内成立了高铁研究院。除了园区建设的合作,三省还将统筹规划、创新合作机制、推进统一市场建设等方面合作,和广西、贵州展开合作。
以创新合作机制为例,三省将在贵广、南广高铁经济带合作机制框架下,建立省、市、试验区三级联动协调机制。依托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对跨区域合作事项进行统筹协调。依托三省区政府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和三省发展改革委,对试验区建设发展进行规划设计。
随着高铁经济带的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西江-珠江经济带、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广东自贸式样区等多重国家战略将能随着贵广、南广高铁连接起来,进一步推动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互动。
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授陈鸿宇表示,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经济较发达,在基础设施、先进技术等方面具有优势,可以将产业链延伸到广西和贵州,发挥辐射大西南的龙头作用;另一方面,背靠大西南的广西和贵州则可以通过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开拓开放空间,对接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地区的市场。“从战略定位看,高铁经济带的建成将推动生产要素在粤桂黔三省的流动,实现产业的对接。”他总结道。
贵州省常务副省长秦如培表示,广东具有资金、技术和智力优势,贵州劳动力、用水、用电等成本较低,具有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能够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他以农产品为例分析,广东的土地和人力成本高,可以将研发和技术环节留下来,但生产和加工可以转移到贵州来,最后产品又可以回到广东的消费市场。这就是优势互补,但不同于过去的落后产业转移,而在转移中升级的产业。
探路“高铁经济带”
作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中下游经济带等国家级区域战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是国内首个主打“高铁经济”的区域合作模式。类似的模式还有贵州和湖南提出的“黔湘高铁经济带”以及湘赣黔滇四省计划共建的沪昆高铁经济走廊。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认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经济进一步推动华南、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物流等资源的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深化粤桂黔三省区的经济合作,同时也为“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提供宝贵的地方示范的样板。
但高铁经济也不乏反对的声音,还有学者担心高铁这样的快速交通工具,会形成虹吸效应,将不发达地区的资源、要素和人才更迅速地吸引到发达地区,从而造成更大的地区差异。
“不要认为高铁一通,感觉财源滚滚而来。”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表示。他分析,并不是高铁修通就带来了企业和资本,关键要看当地的投资环境和优势。“有了高铁只是说明交通便捷,有聚集产业要素和人才的可能。政府还需要改善投资环境,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对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肖金成认为高铁开通只是硬件层面上的对接,但是软件如何连通,需要观念、市场、产业链条连通对接。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海外公司规划咨询部总工程师刘传岩则表示,投融资方面重点强调高铁经济带产业基金的设立,民营企业的发展等具体改革的措施,这是其设想的高铁经济带投资基金的流程图。“我们借鉴了国内五家试点银行的经验,提出联合粤桂黔资本的力量,以佛山广东为主体,共同发起粤桂黔发展银行,支持沿线企业的发展。”
(编辑:胡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