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五穷六绝七翻身”,但这一次,从中央到地方,在5月就已开始打经济“翻身仗”了。
4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在5月过去的20天里,国务院及所属部委出台与稳增长相关的文件不下10个,平均两天出台一项稳增长措施,这在往年非常罕见。
“5月份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归根结底就一个目的,就是给地方更多的钱解决投资和建设问题。总理去地方调研,地方反映没钱搞建设,如果没钱,即使项目批下来也只能闲置或拖后,上项目等于没上,所以主要还是钱的问题。”5月19日,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
从降息到地方债纳入抵押品框架,再到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以及不得对地方融资平台抽贷、压贷、停贷,无一不是解决地方资金的问题。分析人士称,这实际上就是一场中央“救”地方的行动。
2009年上一轮大规模刺激计划遗留下来的政府投资低效率和沉重的地方债,正羁绊地方前行,如今又遇到经济下行、财政收入锐减和支出大增的情势,地方政府需要一次有中央帮助的自我救赎。
两天出台一个文件
5月18日,发改委集中披露了6个大型基建项目,包括4个铁路项目和2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预计投资总额达到2435.77亿元。民生证券认为,今年要完成7%的GDP目标,基建投资增速至少要达到25%,规模达到14万亿,这意味着后三个季度的基建投资将较第一季度明显回升。
“现在的力度一点都不比2009年四万亿计划时小,各省都在报项目,总理上个月去东北让他们立‘军令状’把经济搞上去,要求发改委快批项目,去年搞七大工程包,工程包本身就是要上项目,今年按这个思路,能批就批,能上就上。”张汉亚称。
货币政策也在发力。央行[微博]5月11日宣布再次降息,这是继去年11月和今年3月之后本轮的第三次降息;而在此前不到一个月,央行刚刚把存准率降低了1个百分点。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博]对央行的一系列动作解读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稳增长创造更好的金融环境。”
在降息之后的短短一周内,多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密集发布。5月12日,财政部、央行、银监会联合发文,规定采用定向承销方式发行地方债,而地方债将纳入抵押品框架。
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试点银行腾出的资金要用在刀刃上,重点支持棚改、水利、中西部铁路等领域建设;5月15日,财政部、央行、银监会再次联合发文,要求银行对融资平台公司的贷款不得盲目抽贷、压贷、停贷。
“这是一场政府救政府的行动,最大的救赎力量是中央政府,被拯救的对象是地方政府,地方债务是第一位的,救赎实质上就是救地方债。”湖南省社科院经济所所长肖毅敏对本报记者说。
5月19日,一度陷入“停发、滞发”传闻的江苏省债,正式发行并计息,这标志着今年1万亿地方债置换大戏就此拉开帷幕。对此,招商证券研报认为,目前地方债发行置换顺利启动,宽信用稳增长资金来源得到补充,基建稳增长的路径传导被逐步打通,后续经济企稳概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