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0月27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发挥审计促进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实的保障作用,推动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和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意见》同时指出,要强化审计的监督作用,完善审计工作机制,并狠抓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这一要求,无疑是为权力运行戴上了“紧箍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等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我国审计工作的对象从“钱”向“政策和项目”扩展,以此推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并且还将有望破解审计整改问责机制不严厉的问题。
“政策落实”首次纳入跟踪审计
《意见》强调,要持续组织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的跟踪审计,着力监督检查各地区、各部门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政策措施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实际效果等情况。据记者了解,这也是我国首次以文件的形式将“政策落实”这一项目纳入跟踪审计。
同时,对于重大项目落地、重点资金保障,以及简政放权推进情况,要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反应好的做法、经验和新情况、新问题,促进政策落地生根和不断完善。
“以往我国审计工作的对象主要集中在财政资金方面,侧重对"钱"的审计,《意见》的出台意味着这一局限性将被打破,今后审计工作将在政策、项目落实方面发挥重大作用。”汪玉凯说。
此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地根据这一通知,相继编制了初步实施方案。
以山东德州市为例,该市将跟踪审计内容确定为推进简政放权、加快棚户区改造、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等19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在明确上述跟踪审计内容后,该市还明确提出,“必要时将延伸审计相关企业和建设项目。”
“对政策落实进行跟踪审计,有利于监督各部门或地方政府对国家重大政策和项目的执行情况,防止国家政策措施在执行的过程中变形、走样。”汪玉凯对记者表示,通过跟踪审计,可以促进宏观政策落实到位,并且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政策措施,更好地发挥政策导向作用。
汪玉凯还表示,国家重大政策和项目往往都是与财政资金的使用紧密相连的,严格审计政策落实和项目落地,可以防止财政资金被浪费、挪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