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10月15日),国家统计局将发布9月CPI和PPI数据,由于经济处于相对低位运行状态,诸多机构均预测最终数值会低于8月。
综合多家机构预测,9月我国CPI涨幅很可能落于1.5%~1.6%之间,较8月再次下跌并创出年内新低,四季度CPI也料会在2%以下徘徊,年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已经基本消除。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近期,业界在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风险的共识下,传递出货币政策应该适当宽松,全面降息和降准可以被纳入短期决策视野的信号。
连平:9月CPI或为1.6%
交行报告称,综合判断,9月食品价格环比将比上月有小幅度上升,预计0.5%左右。考虑近期非食品价格基本稳定,预计本月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与上月基本持平,涨幅约为1.5%。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由于本月翘尾因素约为0.3%,比上月大幅回落0.8个百分点。综合以上原因,初步判断今年9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1.5%~1.7%左右,取中值为1.6%,本月CPI同比涨幅相比上月将出现较大幅度回落,重新回到2%以下。其他机构预测也大致相同。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胡月晓称,伴随猪肉价格的高位回落,物价压力完全释放。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也表示:“9月的CPI可能放缓至同比上升1.5%,预计第四季度的CPI可能将在2%以下。”
交行报告预计下半年CPI同比增速将小幅回调至2.1%左右,全年CPI涨幅约为2.2%。
PPI方面,根据商务部已公布的周频率生产资料价格走势,9月前三周生产资料细分指数中,轻工原料产品环比持平,其余6项全部环比下跌。
瑞银证券预计,内需疲弱使得国内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下跌,其中橡胶和金属尤其严重。与此同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也继续下跌,预计9月PPI同比跌幅可能扩大至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