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绿色金融深化发展,需重点关注市场风险防控,落实绿色金融财税、贴息、第三方担保、差别准备金和风险资本权重等扶持政策。预计支持“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及产业、能源、交通结构等调整是绿色金融发展重点领域。
研究机构数据显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在规模增速下降的同时,基础制度正加快完善,表明绿色金融市场发展模式正在从追求更快发展速度,转向追求更高发展质量。
绿色基金可助力高质量发展
我国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提速。湖州市金融工作办公室和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近日联合发布《湖州市绿色企业认定评价方法》和《湖州市绿色项目认定评价方法》,是国内首个地方绿色企业和项目认定标准。去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行为指引(暂行)》,对绿色债券发行和存续期所涉及的绿色属性评估和认证做了详细、明确规定。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清华大学金融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骏表示,在目前银行业MPA考核中,绿色金融主要考察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情况。绿色信贷占比较高、发行过绿色债券的银行可获较高MPA得分。
中诚信副总裁沈双波说,提高银行绿色积极性对绿色金融发展有显著作用。一方面,接受绿色信贷作为央行再贷款抵押物,有助于鼓励银行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另一方面,绿色信贷资产质量较高、期限较长,不良可能性相对较低,优先接受以绿色信贷为担保品有助于管控中央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降低央行对担保物评级成本。
有绿色基金从业人士表示,对绿色债券或股权进行投资,虽然收益率相对较低,但有良好、稳定现金流,安全保障度较高,社会效益较高。通过投资绿色行业龙头和有核心技术的企业,绿色基金可助力国家高质量发展并获取回报。
部分细分领域增速放缓
今年以来各项数据显示,我国绿色金融部分细分领域增速放缓势头初显。
据兴业研究统计,一季度,A股市场绿色环保产业上市公司IPO、增发、配股、优先股、可转债与可交换债共融资759.02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25.0%和10.9%。同期A股市场股权融资总额5129.50亿元,绿色股权融资在全市场融资中占比14.8%,比2017年提高2个百分点。
从Wind环保概念指数走势看,从事污染治理环保产业相关股票过去数年获得一定超额收益,但自去年四季度起出现较大幅回落,今年一季度下跌幅度进一步加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这一方面是由于行业发展回归理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环保产业快速扩张带来的潜在风险有所累积。
Wind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绿色债券类产品合计发行3326.64亿元,截至3月末绿色债券余额8029.3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5倍,比去年底增长65.70%。兴业研究进一步分析发行主体发现,一季度仅农业发展银行一家机构发行规模就达3095.7亿元,占同期全国发行量的92.96%。如扣除政策性银行发行的绿债,一季度绿债发行规模230.94亿元,同口径下发行量同比增长126.6%,但环比下降60.30%。
促成“多赢”格局
是否可持续、可盈利成为制约我国绿色金融市场化发展重要因素。不少企业和投资机构人士坦言,绿色金融市场化发展关键在于企业、投资机构、地方政府等参与主体的“多赢”。
由兴业研究和兴业银行绿色金融部基于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客户调研编制的“兴业绿色景气指数(GPI)”显示,资金不足、政策补贴到位率不高等是绿色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障碍。
鲁政委建议,国家可参照普惠金融相关扶持政策,使定向降准政策惠及绿色信贷,为绿色项目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支持,将对绿色发展形成强大助推力。更进一步还可探索为绿色金融设定差异化风险容忍度。
沈双波建议,下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定义标准并鼓励绿色投资人入市。“现在绿色金融标准很多是定性的,如绿色债券项目支持目录,非专业人士无法定义一个项目是否绿色,所以无法普及。这个标准必须精确化。中国绿色投资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不像发达国家有大量专门从事绿色方面的投资人。绿色投资人培养与教育将是下一步重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委员会副秘书长安国俊表示,推动绿色投资人“入市”关键在于普及责任投资ESG标准,通过非政府人才监督金融机构环保情况、项目节能减排情况、对环境污染企业融资情况以及使用信息绿色披露。推进绿色投资国际合作,多维度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国际投资绿色化,引入跨国绿色投资人,借鉴国际经验。
上述绿色基金从业人士强调,提供利率补贴、提升发债速度、放宽使用范围等对绿色金融有显著促进作用。政策支持和引导可给投资者带来一定确定性以抵消投资过程中其他潜在风险因素。推动投资规模增加可鼓励更多绿色债券进入市场。地方政府需给予投资需求方支持,将补贴落地,从而做到政府、企业、社会“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