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到人民银行、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会等金融管理部门调研并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切实做好当前金融工作,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是当前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位列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现阶段三大攻坚战之首,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过去一年来,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沿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主动降杠杆防风险,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不断提升统筹协调监管能力,促进金融稳定健康发展,成为新时代的新课题。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在金融的“稳”与“活”之间,党中央主导的机构改革,已经做好了顶层设计。去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中初次提及的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在十九大闭幕后率先破土而出;随着今年全国两会落下帷幕,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将银监会和保监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并将银监会和保监会拟订银行业、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草案和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划入央行。证监会维持不变。至此,一委一行两会架构成型。
从分工上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职责在于:审议金融业改革发展重大规划;统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协调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相关事项,统筹协调金融监管重大事项;分析研判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做好国际金融风险应对,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和维护金融稳定重大政策等。央行则较之前担当更多监管协调的重要角色。银保监会主要职责为,依照法律法规统一监督管理银行业和保险业,维护金融稳定,即相对微观行为监管。
从人事任命来看,3月19日,易纲被任命为央行行长;3月21日,郭树清成为银保监会第一任党委书记、主席;3月26日,郭树清再被任命为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这一新颖的安排,显然更有利于加强央行与银保监会的协调,便利信息的交流,也有助于降低决策成本,提升效率,同时也是提升金融稳定性的一个有利因素。
维护金融稳定的顶层设计已经铺就,新的金融监管架构针对中国金融领域的现实国情,既解决了此前“一行三会”模式存在的微观监管和宏观监管协调上的效率和冲突问题,又兼顾了现实的可操作性。这是金融体系稳定发展的基础。在这一新的监管模式下,刘鹤调研中谈及的仍然是此前相关会议上一再强调的方向,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这也指明了金融稳定发展不能偏离的方向,即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