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17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与中诚信联合主办的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形势稳中有进、稳中向好。下阶段应推动新经济发展,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化国企改革,降低税负,改革土地制度。
新动能推动新经济发展
“新动能对于中国经济企稳发生有积极影响。”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陈卫东表示,在消费方面,新型消费增长势头强劲。新型消费包括两类,一是品质类消费,包括通用器材、汽车相关产品;二是服务类消费,包括文化、娱乐、休闲、旅游、医疗、卫生、健康、保健等。此外,新兴产业投资对未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也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各类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持有良好预期。”中国人民大学战略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刘瑞明表示,企业景气指数高位平缓运行,与消费升级相关的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需求看,服务业的新订单指数、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也位于景气区间;消费者信心保持在高位平缓状态。
陈卫东表示,推动新经济发展方面,新消费在2018年仍具备增长潜力。一是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较高增速,今年也有多项提高居民收入的措施,比如提高退休人员养老基金、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费用扣除等;二是促消费相关政策得以推出,包括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延长、取消二手车限行政策、推动网购快递发展等。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保持新消费增长。
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对于下阶段如何改革,刘瑞明认为,重点是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化各项领域改革。比如简政放权、降低税负、国有企业改革、价格领域放开、土地制度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资本市场等重点领域改革工作将得到不断推动。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认为,改革很重要的落脚点在于国有企业。要处理好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关系,“一股独大、全面通吃”的模式需要改变。改革的前提条件在于要有改革的权威,并且要有科学的方案加上可靠的改革传递机制。他还强调,改革需要有建设性讨论。
在土地改革方面,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表示,随着城镇化的进行,很大一部分人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这些人遗留的承包地、宅基地等问题都需要解决。
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马光远则强调,围绕住房问题,金融制度、信贷制度、税收制度都要跟上,形成改革共识很重要。(彭扬 赵白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