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就防风险、严监管频出重拳。浙商银行行长刘晓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金融强监管周期仍将持续。监管旨在促使银行业打造更加稳固、安全的资产负债表,银行业进入“全资产负债管理”新时期。
他认为,同业资产的压缩将降低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潜在风险。未来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方向是回归同业之间互通有无、调节流动性的本源。
“全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到来
中国证券报:监管部门近一年来出台了不少治乱象、补短板的措施。2017年有100多家银行选择主动“缩表”,通过放慢步伐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完善内控机制。请问,“缩表”趋势在2018年还会持续吗?
刘晓春:金融领域的杠杆主要是由于金融机构以往的监管套利、层层嵌套所造成的“虚假增长”,反映到商业银行层面就是资产负债管理上的变化。我们以往的资产负债管理总体是管住了表内业务,适当兼顾表外业务,但兼顾得比较有限。今后银行业要全面进入“全资产负债管理”新时期,也就是说资产负债管理应是全覆盖、全要素、全过程的管理,要覆盖全部银行业务,既要包括表内的资产、负债、权益,又要包括表外的担保与承诺、代理投融资及其他代理业务。
资产负债管理应该更加全面,不仅是业务结构的管理,更是银行经营行为的管理,或者说是银行经营自身的管理。比如,不能表内资产规模不大,表外规模却很大;或者说表内资本本身不足,但是一些非主营业务或同业资产占比过高等。我认为,2017年的“缩表”是阶段性的,是一个结构性的调整。进入2018年,银行业不能再是简单“缩表”,而是整个资产负债表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缩表”不是目的,使银行资产负债表更加稳固、安全,才是最终目标。
合规发展 同业业务应回归本源
中国证券报:2017年商业银行同业资产负债自2010年以来首次收缩,同业理财比年初净减少3.4万亿元。银监会2018年将继续压缩同业投资、对委外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请问,如何看待未来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空间?
刘晓春:现在有些观点认为,银行同业业务、表外业务的监管骤然收紧,但在我看来,强监管是监管部门更加严格地执行规则。换言之,只要商业银行遵守规则,敬畏监管,同业业务仍有自身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监管规则清晰了,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制定业务策略,只要是在规则之内进行的业务创新就不会受限制;另一方面,未来银行同业业务应该回归本源,即以同业之间的互通有无、调节流动性为主。
在此前的发展过程中,部分银行同业业务投资部分占比太多。未来怎么区分套利投资和流动性管理,怎么界定产品风险、资金流向等边界都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出台进一步的细则。
将科技创新渗透到转型发展中
中国证券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来说,未来如何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
刘晓春: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禀赋、经济环境的变化,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不能为了转型而转型。比如,新的产业和行业不断涌现,面对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银行应该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怎样进行风险管理,都需要不断探索。但无论如何转型,都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基础。又如,随着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个巨大的市场在逐步形成,对于银行而言,是机会也是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科技为金融业注入了灵感和创新活力,促进了商业模式变革。金融科技的应用,可以让银行切入企业的经营,使得传统商业模式无法服务的领域、环节在金融科技的引领下成为可能。银行的服务由外生式走向嵌入式,为企业提供金融能力,让企业更有效地管理自身的资产负债表,我们称之为“自金融”。比如我行创新的流动性服务方案、智能制造服务方案等。浙商银行正在进一步深化区块链技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探索与应用。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公开透明、智能合约和不可篡改等特性,可有效解决企业应收账款的真实性确认、快速流转等问题。
浙商银行正努力将科技创新渗透到自身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浙商银行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在客户准入、反欺诈、客户关联关系识别、额度审批等具体环节,显著提高信贷处理的准确性和效率。同时,依托大数据平台建立了风险管理系统、风险监测系统、非现场监测系统、反洗钱系统等风险防控系统,为贷款业务提供信贷风控、反欺诈等服务,提高风险管理的覆盖面和精准度。
中国证券报:金融科技对银行的小微服务、普惠金融等,带来了哪些变革?
刘晓春:银行利用金融科技,结合自身的禀赋、能力和风险偏好,可以精准定位客户群,提高获客有效性,降低获客成本;同时使得银行为客户提供服务的渗透率更深入、更全面,除贷款外,还有结算、存款,甚至家庭服务等;为小微、普惠金融提供更加有效、稳定、安全的金融服务,应用金融科技后,风险控制的有效性、资金周转的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比如周转贷、借新还旧,既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又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的流动性风险;为小微企业提供嵌入式金融服务,有效整合企业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我多次提到,金融科技为我们提供了无限可能。浙商银行已陆续将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众多“黑科技”从想象带入现实,实现了银行服务渠道和模式的转型升级。作为国内小微业务的先行者,浙商银行依靠多年的探索与积累,已研发出40多种小微贷款产品,涵盖抵押类贷款到信用类、单户服务到供应链金融、阶段性培育到覆盖全生命周期,形成信贷、投资、结算一体化综合服务,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家“小微金融超市”。
金融科技的广泛推广运用,必将大大提高商业银行服务普惠金融的水平和能力,让小微金融模式更具商业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