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形势课题组
2017年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运行平稳,整体保持温和增长。农村消费明显向好,传统消费稳中有变,新兴消费走势分化,升级类消费快速增长,汽车消费继续降温。从总体上看,耐用品消费转冷、服务消费领域问题较多、产品服务供给创新不足等突出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消费升级换代、服务消费势头较好等因素支撑下,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0.5%左右。
一、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上半年,我国消费市场平稳运行,消费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3.4%,高于同期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30.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农村消费、网购消费、中高档消费增势明显向好,而汽车等耐用品消费继续降温。
(一)消费保持较好增长态势,农村消费明显向好
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保持较好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较上年同期略有加快,剔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9.3%,增速同比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大型商超经营形势明显好转,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累计增长8.7%,增幅同比扩大1.2个百分点。6月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季调环比增速0.93%,达到今年以来的最大值(除2017年春节外),显示短期内消费有所改善。
城乡居民消费规模差距继续缩小,但增长态势略有不同。城镇居民消费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实际增长9%,增幅同比回落0.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增势明显好于去年,上半年实际增速达到11.2%,同比大幅提高1.2个百分点,并且月度实际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
(二)传统消费增长稳中有变,新兴消费势头较好
上半年,传统必需品消费保持了平稳增长。其中,限额以上粮油食品类消费、日用品消费分别增长11.5%和9%,同比分别回落0.8和2.7个百分点,增速回落更多是由于基数原因。以服装鞋帽为代表的穿类消费增长7.3%,增幅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近两年以来首次呈现加快态势。
与传统消费平稳态势相比,网购消费和服务消费等新兴消费增长势头较好。上半年,全国网购零售消费增长33.4%,增幅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比为13.8%,同比提升2.2个百分点。其中,网购实物商品消费增长28.6%,增幅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网购服务消费增长态势更为迅猛,成为拉动网购增长的新动力。从网购种类来看,吃类商品增长25.1%,增幅依然延续回落态势;而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20.8%、31.8%,增幅同比明显改善。上半年,服务类消费增长最快,居民在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改善型、服务性消费方面的人均支出分别增长9.6%、10.0%和11.9%,远高于6.1%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幅。
(三)中高档消费明显回暖,旅游休闲娱乐类消费快速增长
上半年,居民中高档消费明显回暖,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来的复苏态势。其中,烟酒类消费增长9.8%,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继续呈现向好态势;金银珠宝消费增长7.9%,增幅同比大幅改善9.4个百分点,一改去年增速持续为负的低迷态势。同时,主要国际高档消费品门店销售额保持两位数增速,显示出国内消费者日益强大的购买力。
旅游休闲娱乐等消费增长较快。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数据,上半年全国影院累计放映超过4047万场,观影人次7.8亿,票房收入271.8亿元,增长10.5%,增速高于上年全年6.8个百分点。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休闲度假需求旺盛,消费能力日益增强且多元化,居民对旅游品质及服务也愈发看重,品质团、定制游成为用户休闲度假消费升级的新标志。上半年,全国人均旅游消费达到3000元以上,定制游用户人均消费达到4500元以上。据国家旅游局数据,“五一”假期,我国共接待游客1.34亿人次,同比增长14.4%;实现旅游总收入791亿元,增长16.2%。
(四)汽车消费大幅降温,住房相关消费增长放缓
上半年,耐用品消费开始明显降温,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后汽车消费明显减速,严厉调控政策抑制了住房消费增长势头。
汽车消费大幅降温。根据中汽协统计,上半年汽车销售增长3.8%,低于上年同期4.3个百分点。其中,乘用车销售增长1.6%,增幅大幅回落7.6个百分点。除SUV产销保持增长外,轿车、MPV、交叉型乘用车销售均呈现下降态势,特别是低排量乘用车降温明显,1.6升及以下乘用车销售下降2.6%,与上年同期增长30.3%形成鲜明对比。商用车中销售情况最好的是货车,上半年增长22.6%,增幅大幅提高18.6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商用车销售回暖的主要动力。受补贴政策调整和高基数等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所降温,上半年销售增长14.4%,特别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销售已经出现连续负增长。
住房相关消费增速高位放缓。上半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1%和21.5%,增速分别大幅放缓11.8和20.6个百分点。在房地产市场出现降温后,包括家具、建筑装潢在内的住房相关消费也开始出现增速放缓的态势。上半年,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消费分别增长13.4%、13.9%,增速分别回落了2.2、1.7个百分点。
二、当前消费市场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消费市场在平稳运行的同时,存在着耐用品消费转冷、服务消费领域问题较多、产品服务供给创新不足等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耐用品消费趋冷势头显现,对消费支撑作用下降
在促消费政策收紧或取消等因素影响下,汽车和住房两大耐用品消费增速已经明显下滑,市场开始进入降温状态。对于汽车消费来说,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消费结构、人口年龄结构和地区城乡差异等因素决定了市场需求已过爆发式增长期,同时,缓解交通拥堵、环保要求加码等政策导向也抑制了汽车需求释放,因而一旦类似于购置税优惠这样的短期促消费政策收紧或取消,汽车消费就难以保持快速发展势头。而新能源车消费遇冷与补贴政策退坡具有直接关系。工信部最新调整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财政补贴政策规定,约占总消费量50%的公司运营或资本运营车辆必须累计行驶里程要超过3万公里才能领取国家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意愿释放。与汽车消费类似,住房消费也存在着政策依赖症,短期内难以看到政策放宽的苗头。
(二)服务消费领域问题较多,影响消费潜力释放
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居民服务消费意愿强烈。但是,服务消费领域存在诸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消费需求释放。一方面,服务业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部门发展不平衡(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新兴服务业比重偏低),地区不平衡(沿海快于内地、城市快于农村)。另一方面,服务业社会化、产业化、现代化程度太低,居民消费感受不佳,消费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部分行业定价机制不规范导致服务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了居民服务消费意愿。
(三)产品服务供给创新不足,难以迎合新型消费需求
随着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互联网技术普及和消费文化悄然改变,国内消费市场正在呈现出消费水平开始迈向富裕型、发展型消费成为增长热点、更加追求个性化以及品质要求更高端等新特征。但是,受制于自主创新能力短缺和生产观念落后等问题,消费市场上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严重缺乏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难以迎合年青一代、高收入等新型消费人群的消费意愿。这一现象部分体现出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消费结构调整的现实,也是前期“重投资、轻消费”问题累积的结果。
三、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将增长10.5%左右
2017年下半年,虽然消费市场运行存在不小困难和问题,但仍有三大因素支撑消费平稳温和增长。
一是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夯实消费增长基础。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增幅同比加快0.8个百分点,再次跑赢经济增速。经济稳中向好使得老百姓对未来收入改善的预期增强,企业利润在产品价格反弹支撑下将保持惯性平稳增长,所以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将得到保障,同时经营环境好转有利于城镇居民经营性收入的恢复。对于农村居民来说,确权颁证促进了土地流转收入和住房出租价格增长,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造推动了农民红利收入等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因此,居民收入增长将有利支撑消费温和增长。
二是消费结构升级加快,消费热点带动作用增强。当前,发展型、享受型等升级类消费不断涌现新兴热点,旅游消费、文化消费、医疗消费等持续保持远高于整体消费增速的发展势头,对消费增长起到推动作用。预计在居民收入增长有保障的前提下,此类可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将继续快速增长,成为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
三是互联网发展影响深化,快速打破传统市场约束。当前,互联网技术对消费市场的改造更为深入,快速打破了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的传统约束。“互联网+”大大缩短了供需之间的响应链条,更好满足了不同种类、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预计下半年,通过电商规范发展促进海外消费回流、通过物流建设激发三四线城市以及农村消费需求、通过细分市场更好迎合市场需求等发展趋势,将在更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居民消费增长。
综合判断,我国消费市场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增长10.5%左右。
四、加大消费市场供给创新力度
(一)促进三、四线城市汽车市场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城农村的道路交通环境,改善汽车消费环境;促进三、四线城市以及县城农村的汽车行业金融产品发展,有针对性的推出面向这些地区的汽车经销商存货抵押贷款、汽车消费按揭信贷等产品,提高经销商渠道下沉力度,增强居民汽车消费能力。
(二)大力推动服务业规范发展
以建立服务行业协会为抓手,制定、修正、普及行业服务标准,促进行业管理规范化,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培训与鉴定,统一收费;强化依法监督,严禁行业乱收费、乱检查、乱设限,形成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培训机构和企业的作用,做好从业人员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三)加大消费市场供给创新力度
研究选定若干重点消费品生产行业开展产业链创新管理,对当前消费品生产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集中组织力量进行攻关,构建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对消费品领域的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引导社会资源向消费品重点行业的技术创新前沿积聚;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研制、升级,政府应给予足额、稳定、持续的投入,完善税收、金融、科技、人才激励政策,提高企业和社会组织主动标准创新的动力。
(四)规范消费新业态健康发展
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准则,对互联网新兴业态实现更大范围、更大幅度的放松事前监管,尤其是去审批化,让互联网经济释放出更多的活力;采取“政府监管平台、平台监管经营者”模式,有步骤地尝试形成网络平台的治理地位;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为行业发展提供更为切实和周到的法治支持。
(执笔:邹蕴涵)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