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金融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梳理新华社会议新闻稿,我们可以发现七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成就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金融改革发展方面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1)金融业保持快速发展;
2)金融产品日益丰富;
3)金融服务普惠性增强;
4)金融改革有序推进;
5)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6)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双向开放取得新进展;
7)金融监管得到改进;
8)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能力增强。
关键词二:原则
习近平指出,做好金融工作要把握好以下重要原则:
1)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金融要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2)优化结构,完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要坚持质量优先,引导金融业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保障风险可控。
3)强化监管,提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要以强化金融监管为重点,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完善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功能监管,更加重视行为监管。
4)市场导向,发挥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完善市场约束机制,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强和改善政府宏观调控,健全市场规则,强化纪律性。
关键词三:为实体经济服务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
1)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
2)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3)要改善间接融资结构,推动国有大银行战略转型,发展中小银行和民营金融机构。
4)要促进保险业发挥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的功能。
5)要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和偏远地区的金融服务,推进金融精准扶贫,鼓励发展绿色金融。
6)要促进金融机构降低经营成本,清理规范中间业务环节,避免变相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关键词四:防范金融风险
会议还强调,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1)要把主动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学防范,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线和风险应急处置机制。
2)要推动经济去杠杆,坚定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的关系。
3)要把国有企业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抓好处置“僵尸企业”工作。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
4)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5)要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
6)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
关键词五:深化金融改革
会议指出,要坚定深化金融改革:
1) 要优化金融机构体系,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完善外汇市场体制机制。
2) 要完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股权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风险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外部市场约束。
3) 要加强金融监管协调、补齐监管短板。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强化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风险防范职责。
4) 地方政府要在坚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权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统一规则,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
5) 金融管理部门要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
6) 要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早期干预机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统筹监管和互联互通,推进金融业综合统计和监管信息共享。
关键词六:扩大对外开放
会议指出,要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1) 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2) 要积极稳妥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合理安排开放顺序,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有利于增强金融有序竞争、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机制。
3) 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金融创新,搞好相关制度设计。
关键词七:坚持党的领导
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确保国家金融安全。
1) 要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好金融系统领导班子,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
2) 要扎扎实实抓好企业党的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党性教育,加强纪律教育,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3) 要大力培养、选拔、使用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金融人才,特别是要注意培养金融高端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
金融监管迎来新成员——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在市场人士看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是本次会议的一大看点。在金融工作会议召开前,曾有报道称,今年金融工作会议将在“一行三会”之上设立金融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办公室设在央行,以有效发挥央行在宏观审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从名称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更全面,拥有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两大职能。与原有的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相比,这个委员会的职能完整,层级更高,预计将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董希淼认为,该委员会下一步如何运作还需观察,金融监管协调将会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
任泽平:
会议传递两大重要信号
方正宏观任泽平认为,这一次金融工作会议传递出来两个非常重要的信号,第一个信号是从过去监管的竞争到监管的协调,这也是成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的原因。第二个重要的变化,从去杠杆变成稳杠杆,给出缓冲期。
他表示,在4月份金融监管的升级,曾经市场担心过经济可能会硬着陆,但现在政策有了变化,所以大家对于由于监管所带来的经济的硬着陆的风险得到了缓释。
李慧勇:
会议三大看点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本次会议之前,大家最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如何理清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二是在金融越来越活跃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监管,三是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的定位问题。他认为,从刚刚发布的新闻内容来看,上述三个问题都有了答案。
首先,会议明确要通过发展金融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且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这也为未来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会议明确了关于金融监管的几点内容。第一,针对目前分业监管的情况,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来统一协调监管,改变了过去可能没有更高的权威机关来协调“一行三会”监管的问题。第二,会议要求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对于处理过去的一些监管死角是一个很好的安排。
另外,在资本市场方面,会议明确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并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这一点给市场吃了定心丸,即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还是要大发展的。
鲁政委:
“严”字当头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继续传递出从严监管的思路。在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的同时,加强监管的思路非常清楚,凡是涉及到监管的提法表述都强调了一个“严”字。
如在强调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时提到,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要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格规范金融市场交易行为,规范金融综合经营和产融结合,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强化金融机构防范风险主体责任。
鲁政委表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改革不到位、改革不协调所导致,所以要深挖改革。如果深挖改革做好了,监管到位了,金融风险也就控制住了,金融脱虚向实也就迎刃而解。
刘煜辉:
是对过去十年的反思和总结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表示,此次会议可以说是对过去十年改革路径的回顾以及经验总结和反思。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将是金融组织体系商业化改革,以及强化审慎监管体制和金融危机、风险处置能力改革。
他认为,金融体制改革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深化金融组织体系的商业化改革;二是强化审慎监管体制和危机处置能力的改革;三是汇率弹性、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开放等要素领域的自由化改革。
从过去十年的金融改革历程已经能深切感受到,单方面推进要素的自由化,最后是始乱终弃。没有国企改革和财政改革配套的金融改革可能会导致巨大金融混乱;没有金融组织体系商业化改革,金融基础行为难变。如果这两方面没有变化,金融改革也只是以不同名义对现状的延续。这次会议定位显然是将重点強调一和二这两个层次。
具体到清理金融风险,他认为,某种程度这是一个修正“金融自由化”的过程,由繁杂浮华到简单朴素,甚至原始回归。当金融稳定和降低系统的道德风险成为选项后,金融创新和自由化会被先搁置一边。常理上讲这是一个降低系统厚尾风险的过程。当然,如果矫枉过正、下手过猛也可能形成短期过大的挤压。但迄今所看到的过程还是有章法的,正面的流动性压迫式的挤压几乎是没有的,更多是构建超级金融监管体系,清理和扫荡监管的真空和盲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新华网政府部门交易机构证券期货四所两司新闻发布平台友情链接版权声明
关于报社关于本站广告发布免责条款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180749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060-1
Copyright 2001-2018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