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的评级似乎犯下了一个‘不充分、不成熟’的错误,因为它误解了目前中国经济的状态。”
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富研究院研究员姚余栋表示,在全球经历上一次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学者在总结经验教训的时候发现,当时评级机构的评级都是顺周期的,就是“好的时候它说好,坏的时候它说坏”。姚余栋表示,可能这个评级机构(穆迪)也接受了这样一个批评,于是就好像要开始不再给出顺周期的评级,但是这样很容易发生另一种错误——不充分、不成熟的评级错误。
姚余栋表示,穆迪此次下调中国信用评级,显然是误解了目前中国经济的状态。首先,穆迪认为中国经济将来有下行的迹象,依靠的是传统的推测依据,却忽视了中国实际上从两年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开始就已经实施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改革在全球都是有创新意义的,而且成效明显。这一改革促使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反弹,现在中国一季度GDP增长已经超过了10%。
中国目前正在实施的供给侧改革,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进行去杠杆。从这一点上来说,实际上是中国政府已经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了债务存在的高杠杆,特别是企业部门高杠杆的问题,也开始着手在解决。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说从中国人民银行来说,已经在货币政策领域采取宏观审慎的态度,这在全球也是比较领先的,已经把整个银行资产负债表纳入了宏观审慎的范围,在美联储也没有这样做,此举是非常有利于中国去杠杆的。
另外,中国的银行体系现改革也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它的坏账率从上升已经转为下降状态,目前控制在2%以内。同时中国政府出的债转股也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姚余栋表示:“我们解决高杠杆问题很大程度上依赖债转股,可能以后达到了五千亿元规模,这个量也是很快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对整个中国的银行体系及中国经济总体发展状况给出了比较全面的积极评价,我觉得比穆迪更客观一些。”
姚余栋呼吁,包括穆迪在内的国际评级机构可能还需要对中国有更多的了解。过去国际上对中国经济总是有一些误判,比如说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银行业出现了一些问题,实际上最后也成功重组了债务。大约5年前左右,有观点质疑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实际上从“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即“43号文”以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也就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姚余栋表示,即便不再一一列举,也能够看出,一直以来中国都是能够客观认识到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方式的一个国家。
最后,姚余栋总结说:“我觉得穆迪没有考虑到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没有意识到它的创新意义和实质效果;没有考虑到中国在货币政策上已经添加了宏观审慎这样的态度;没有意识到银行体系的健全和债转股已经实质性的推进。如果穆迪作为一个国际评级机构继续这样的话,未来是会影响它的自身声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