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农业规模化加速,农户金融需求激增,考验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村镇银行这类新型金融机构已在申城生根、成长逾八年,为上海地区“三农”经济发展注入源源动力。
近年来,上海地区多层次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发展迅速,农村金融服务网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自2009年上海首家村镇银行崇明长江村镇银行开业以来,截至目前,已有13家村镇银行先后开业。
业务创新
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小微企业和“三农”所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更加凸显。有别于传统的信贷业务,如何在小微企业和农民出现抵押困难、担保授信等问题时,通过业务创新为“三农”、小微输血,成为每个做差异化经营的村镇银行首先要探索的课题。
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将客户群体细分为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将信贷客户服务做精做专。不仅对接农、林、牧、副、渔业农户需求的种植贷、养殖贷、农机贷、农贸贷系列产品,也对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需求的“小贷通”系列产品。例如,该行优质客户上海绿品果蔬专业合作社,曾从事传统果蔬种植业务。为走出传统农业低收益的困境,该合作社决定将种植的崇明特色水果深加工酿酒,提升产品附加值。该行针对绿品果蔬发展初期资产规模小、资金实力弱的情况,为其提供免抵质押的安信农保项下农民合作社贷款,注入发展资金。后来,绿品果蔬酿酒规模扩大了,却受水果原材料制约,该行又为其量身定制“农户+合作社+农业保险+银行”的供应链融资模式,助其突破资金、原材料瓶颈,最终助其建立“瀛鑫酒庄”,走上一条品牌发展的道路。
上海闵行上银村镇银行按照“先试先行”的要求,尝试“投贷联动”补偿抵御风险。对授信企业在一定条件下,除正常收取贷款利息外,银行享受微小的期权报酬,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同时,与企业分享小额未来的收益,以弥补贷款的风险。
此外,为了打开科技小微企业服务的突破口,上海闵行上银村镇银行与闵行区科委等单位搭建了“上海市闵行区科技融资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科技金融“1+3”式的服务,即一家企业有三方机构提供量身定制的专属服务。上海闵行上银村镇银行负责贷款、科技小微企业授信等金融服务以及推荐到新三板上市。从初创阶段的资金贷款,到成长阶段为其引入风投与追加贷款资金,到为具备上市条件的小微科技企业做好上市准备,一直到后期可能出现的股权质押与担保服务。目前,平台上连接科技园区和工业区的企业已达754家。
助推当地经济
相对于传统银行,村镇银行拥有明晰、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更有一级法人的治理结构。这种扁平化的结构,便于村镇银行根据当地农业、农村实际创新金融产品,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经营。在业务上易于立足本土,做小做细,在机制上灵活变通,缩短业务办理流程。
上海崇明沪农商村镇银行利用村镇银行法人机构管理扁平化、审批机制灵活、决策半径短、地缘优势明显的特点,在发展“关系型信贷”的基础上借鉴“信贷工厂”模式,对客户经理、审批人员和贷后管理人员实行专业化分工,对信贷审批发放实行标准化流程,提升服务效率。根据贷款金额、抵押方式设置审批权限,150万元以下抵押贷款直接签批,150万元以上贷款则根据业务申请的缓急,随时召开贷审会,做到贷款从申请到发放最快三天的速度。
上海银监局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末,上海市13家村镇银行共设立支行15家;各项贷款余额合计118.32亿元,较年初增长24.89亿元,增幅26.64%;各项存款余额合计200.76亿元,较年初增长51.32亿元,增幅34.34%。
上海市村镇银行“支农、支小、支实体”的金融服务成效显著,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市村镇银行累计发放农户贷款金额40.19亿元、农户户数2676户、贷款笔数3915笔;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金额577.68亿元、户数6507户、贷款笔数1.74万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