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27日电(记者 陈听雨) 3月27日,由交通部科学研究院、菜鸟网络与阿里研究院共同制作的《中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完成了“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指数”,首次让智慧物流行业有了评价标尺,让行业的数据化和智能化水平有了量化评价体系。
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指数全年均值为40.9,尚处于快速安装阶段。从区域时效看,上海、浙江、江苏排名前三,西藏最慢。另外,物流业务数据化程度相对较好;数据基础设施还处于起步阶段,指数值仅为18.8;物流协同化程度处于高速发展中期,基础协同相对成熟,末端协同仍需加强。
阿里研究院副院长杨健表示,报告的发布意味着智慧物流行业有了“未来指数”,描绘了中国智慧物流发展蓝图,即智慧物流是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平台将引领智慧物流革新。
沪、浙、江时效性领先全国
报告显示,智慧物流的应用对物流服务质量的提升产生了较大的积极作用。以“双十一”为例,2016年比2015年履约率提升了25%;与2013年相比,1亿包裹的签收时间减少近3倍,从9天减少到3.5天。
近年来,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物流效率提升迅速,其中,中部地区成为物流时效提升最快的地区。报告指出,较好的经济发展形势与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是提高物流时效的关键。
通过对201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物流时效性比较,长三角地区继续保持领先,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位列全国前三。这三地也是我国物流业务大省,合计占到全国物流业务总量的13%。
物流时效排名第四至十名的分别是安徽、广东、湖北、福建、北京、河南和湖南,排名位于最后的区域包括内蒙古、新疆和西藏。不过,尽管中西部地区的时效水平仍较东部存在较大差距,但差距在不断缩小。
大数据让物流更透明
报告强调,“一切业务数据化、一切数据业务化”:一切业务数据化,即实现物流信息的可跟踪追溯,让供应链的各环节透明;一切数据业务化是指,通过大数据产品的开发,把大数据应用到具体业务,通过大数据产品应用于物流各个环节,实现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
报告指出,当前,物流行业的痛点仍在,物流要素有待加强连接。信息联通是智慧物流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物流业信息化程度整体不高,全国7000万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之间缺乏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孤岛”现象突出。
报告显示,物流云是近年来智慧物流的发展重点之一,不仅可以大大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同时解决数据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据企业样本统计,去年1月快递业物流云普及率的数值为5,12月已增至25.4,反映出数据基础设施尽管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物流数据化快速推进的典型是电子面单。2016年1月电子面单普及率数值为63,12月份增长至82,已达到相当高的普及程度。
据菜鸟网络首席技术官王文彬介绍,以菜鸟网络电子面单为例,去年在主要电商平台渗透率近80%,与2015年初相比,提升近1.6倍,体现了平台对智慧物流的引领提升。快递企业使用后,中转环节错分率平均降低了40%,每年节约纸张消耗费用约12亿元,提高了绿色环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