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截至去年末,不含国有金融类企业,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已超过131万亿元。管理好如此庞大的资产规模,亟待机制体制突破。
首批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的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下称“国投公司”)新闻发言人刘洋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依据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指标,对所投资企业进行授权管理,成为“管资本”的一个创新模式。
聚焦“管资本”
长期以来,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一直按照“管人、管事、管资产”的“三管”原则来运作。而为了跳出“管人”过死、“管事”过细、“管资产”过粗的怪圈,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就要强化“管资本”的引领作用。
既然“管资本”是这一轮国有企业改革的亮点和突破口,那么,我们就要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管资本。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陈清泰看来,国有资产有两种实现形式,分别为实物形态的企业和价值形态的资本;而企业制度也有两种,即国有独资企业制和公司制;相应的,政府也有两种管理方式,一是管企业,二是“管资本”。
“在产业领域,目前顶层国有企业仍受企业法调节,随着经济体制转型,政府管企业的体制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陈清泰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主导方面已经不是国有企业自身,而是在国家层面推进国有资产实现形式的资本化。这次国有企业再改革的命题不是政府机构“如何改进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而是由“管企业”转向“管资本”为主。
那么,“管资本”到底管的是什么?
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对此做出了明确表述: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不行使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将其归位于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将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则专司国有资产监管,此外,国资监管机构将投资计划、部分产权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等出资人权利,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其他直接监管的企业行使。
专家指出,虽然《若干意见》作出了比较清晰的表述,但仍需通过试点积累经验,创立并形成模式。
“三层结构”打造“市场化出资人”
2014年7月份,国资委公布首批国企改革试点名单,选择了中粮集团、国投公司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随后新增神华集团、招商局集团、中交集团、保利集团等8家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此外,还有诚通集团、国新公司两家公司试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管资本”的重要组织形式。在这种组织形式下,原来的“国资委—国有企业” 两层结构将转为“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三层结构。
全国“两会”期间,国资委主任肖亚庆表示,在这10家央企试点上,主要目的是想让投资公司、运营公司的侧重点更加清晰。如资本投资方向和投资强度有什么区别,哪些重点领域是这两类公司应该关注的。再如,运营公司怎样以资本为主,使资本流动性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期待一些投资公司能够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有更长远的发展方向。据他透露,试点公司目前在治理结构与组织框架上也皆有尝试。
“分类授权”促“管资本”责任上移
国投公司为了适应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转变,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深刻的变革。
该公司新闻发言人刘洋河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投资运营公司的功能不在于具体管一些企业、管一些项目,而在于管资本,所以必须建立分类授权的体制机制。身为投资公司,国投公司涉及的行业众多、且领域也很广泛。对此,公司根据企业所处的外部条件、公司治理结构、人才队伍、企业竞争能力,按照四个维度、14个指标进行分类。
“分类以后就要授权,我们授权的原则是一企一策,由于这些企业分属于不同行业,有电力的、港口的、金融的,只能是一个企业一个政策。分类授权的依据是企业的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指标。”刘洋河表示。
记者了解到,2016年国投公司对下属国投电力进行了充分授权,将选人用人权、薪酬定价权等全部下放,还将原来由总部决策的70多个事项全部授予国投电力董事会和国投高新董事会,推动决策归位、管理归位,实现企业经营下移,产业资本责任上移。
据刘洋河透露,近期国投公司又对国投矿业、国投交通、国投资本等9家子公司列出授权清单,实行授权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