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好基金在哪里?

周宏上海证券报

  随着尔康制药被监管部门立案,业内又一只基金重仓股进入“地雷股”行列。不少基金的净值因此而受损,其中不乏行业内的“名家”与“名角”。

  对于基金持有人而言,持有踩中“地雷股”的基金,是一种非常差的体验。尤其是该基金如果属于投资人心目中的“好基金”的话,这种挫折感格外强烈。因为,其背后不仅是净值受损失,也让投资人有明显的“挫折感”。有时候,这类事件会影响持有人对基金经理、基金公司甚至基金行业的信任。

  当然,即便万分小心,可能基金经理和持有人还是必须面对偶然踩中“地雷股”的现实。除了管控个人的心理状态外,如何判断一只基金优秀与否是一项很重要的能力。

  有人认为,应该以业绩来判断基金的优秀与否。

  在中国基金业,业绩早已是永远的关注点。业绩好的产品永远有庞大的市场和“粉丝”。曾经的行业“一哥”王亚伟在离开市场5年后,依然有良好的市场口碑,不能不说是“业绩效应”使然。

  但同时,有鉴于市场整体的“业绩观”比较短期,相当部分投资者“重视当下”而又“缺乏长性”,导致市场“逆向选择”的案例比比皆是。

  比如,对于那些曾经的业绩冠军、基金业“领跑者”来说,如果之后遭遇了阶段性的业绩落后(无论是否是基金经理主观的原因),那么他的市场追捧程度和“粉丝”数量会迅速下降和减少。

  最新案例是新“基金一哥”。在近期连续遭遇业绩挫折后,其声势已经大不如前,所涉基金的规模也迅速缩水。从“起高楼”到“楼塌了”不过一两年时间,这不能不说是行业的“残酷现实”。

  市场整体“业绩观”的短期化,导致公募基金业高度重视短期业绩。某基金年度业绩一旦靠前,所属基金管理公司往往立刻投以重金营销,务求抓住业绩的“窗口”来增大基金规模。

  这种适应市场的“顺周期”营销操作,往往导致基金持有人很差的“投资体验”。对于持有人而言,他经常是在一个业绩的高峰期进入一个基金,又在低谷期离开,进入另一个高峰期的基金,之后再次失败。如是几次后,且不说持有人的投资收益差,其投资过程经常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这是行业主动的“误导”吗?其实未必。行业运营自有其客观规律,投资人必须建立有效的判断优秀基金的标准。

  总结下来,一个优秀基金通常有以下几个特征,值得投资者注意:其一,基金有相对出色的中长期投资业绩。其二,投资团队和基金经理保持较长时间稳定。其三,基金经理有较长的从业时间且业绩呈现正常的波动周期。其四,基金公司有较良好的公司治理。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