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户私募青睐可交换债 有望成为常用工具
在资产荒的背景下,原先一些小众的优质资产逐步受到热捧,可交换债券就成为最近市场的“新宠”,券商资管、私募、公募、第三方等机构纷纷涌入,挖掘投资机会,不少机构发行了相关投资产品。业内人士认为,可交换债的火爆源于其独特的魅力能满足供需双方的要求,但目前相关项目比较稀缺,投资可交换债更拼专业能力和资源,未来可交换债有可能成为类似定增的常用工具,项目设计也会更加复杂。
可交换债优势明显成新宠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多家机构均发行了可交换债产品。中基协备案数据显示,今年共有9只“可交换债”为主题的私募产品成立并备案,管理人包括易知投资、致君资产、秦兵投资等;同时,兴全、九泰、融通等基金公司也发行了多只以“可交换债”为主题的公募专户产品。
同时,今年可交换债的发行也达到了高点。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今年以来已有36只可交换债成功发行,总额372.77亿元;从个券规模来看,7月以来发行的三一02EB、16包集EB、16赛纳02、16赛纳01、16三一EB等规模都超过了20亿元。“今年可交换债,无论从数量还是规模上都超过了过去3年的总和,央企、国企、民企都在发。”有私募人士表示。
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种供需两旺的火热势头,源自可交换债的独特魅力:既能满足发行人的需求,也能满足投资者追求稳健并期待高收益的愿望。
据了解,可交换债是由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在一定期限内依据约定的条件可以交换成该股东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的债券品种。私募排排网研究员表示,从发行人的角度,可交换债能达到高位减持或低成本融资的目的,还有发行人把可交换债作为定增投资的配套工具,进行市场套利;从投资者的角度,投资可交换债能满足本金的相对安全和获得较高收益的想象空间。
相比其他债券,可交换债优势明显。合晟资产的一位投资经理告诉记者,一般债券收益率越高,隐含信用风险也越高,而可交换债有一定比例上市公司股权做质押,质押品的估值合理、易变现,增信作用很大,其信用风险较小,容易被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接受。同时,目前同资质的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只有3~4%,但可交换债由于在纯债的基础叠加了一个换股的备兑权证,给投资者带来可通过换股实现20~30%的收益想象空间。
“可交换债特别适合一些风险偏好不高、对超额收益又有一定预期的投资者,应该说今年信用债违约事件对投资者信心的冲击,以及目前收益率下行对业绩的压力,进一步推升了可交换债的需求。”这位投资经理表示。
业内人士也认为,买可交换债的投资者,更追求的是转股收益。好买基金研究总监曾令华表示,现在很多资金进来,大部分可交换债的票息收益并不高,以债性为主的做法值得商榷。“买可交换债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转股,去年年底到今年初发的30多只可交换债,大概有30%左右转股,平均有20%左右的收益。”
上海某中型债券私募投资总监也表示,发行投资可交换债的私募产品,更看重的是可交换债的股性,偏向于进攻性更强的标的,未来股票的价值更符合他们的要求。
有望成为“常用工具”
尽管热度在上升,但对于可交换债的投资者来说,拿项目、做投资都还存在诸多难题,而相应的一些可交换债产品,也有其特殊的投资策略设计。
合晟资产的投资经理表示,目前可交换债仍是一级市场上的稀缺品种,对未来市场体量不宜过于乐观。私募可交换债相对增长较快,公募的发行则较为稳定。而且,在各种条款的博弈上,投资者的议价能力较弱,票面利率越来越低,换股溢价率走高,甚至没有动态质押条款和下修条款的可交换债也越来越普遍。
上海某私募机构研究员也表示,可交换债资源稀缺,很多人难以拿到项目,需要看投资者有没有一级市场的资源。“私募可交换债是私下发行,一般几个客户就包了。”
因此,有专业投资能力、并且有资源的券商、私募、公募或第三方机构,成为了可交换债市场上的主要投资人,他们通过发行相关产品掘金可交换债市场,投资策略上也显得与众不同。
前述合晟资产投资经理告诉记者,选择现在发行可交换债产品,客观上得益于私募可交换债发行量的增长。“投资上,我们会平衡产品组合中偏债型可交换债与偏股型可交换债的比例,通过偏股型可交换债为产品提供进攻性,通过偏债型可交换债相对较高的票面利息提高组合的纯债收益率。”
好买基金曾令华表示,如果投资者比较注重债性,可以选择那些以融资为目的的可交换债,要注意观察发行人的资质以及票面利率。如果投资者看重股性的话,则需要深入了解项目信息,尤其是对于正股的资质要多加判断。同时,投资者还要重点关注换股、赎回、回售、下修等多个条款,对保护自身利益很重要。
曾令华认为,可交换债凭借其转换灵活、发行便捷等特点迅速获得上市公司股东、私募机构等多方认可,当前已脱离小众状态,有望成为类似定增这样的“常用工具”。同时,未来随着发行方和投资者的诉求越来越多,可交换债的项目设计也会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