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银安盛基金陈曙亮:依托FOF 累积长期阿尔法
如果将构建投资组合比喻为做乘法题,要想得到足够大的结果,一种方法是选择足够大的数相乘,类似挑选短期业绩爆发力最强的产品进行组合;另一种则是积累足够多的数相乘,就像长期持有具有稳定超额收益的投资组合。
对此,浦银安盛基金FOF业务部总监陈曙亮给出的答案是:第一种方法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中国公募权益基金的本质属性是单基金的风格贝塔、行业贝塔以及群体性的长期阿尔法,当下构建FOF组合更需要做好“积小胜而大胜”这道题目。
权益投资不确定性回归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证偏股型基金指数已连续两年收跌,继2009年之后,该指数首次出现连续两年下跌的情况。
“以往渠道卖基金往往有这样的信念,公募基金很少连续两年亏钱,但是这样的历史统计规律正在被打破。”身处其中,陈曙亮深切体会到了权益市场投资的不确定性。
在这不确定性中,陈曙亮抓住了“万物皆周期”的不变规律:“拉长时间维度来看,公募基金的年化收益率表现依然优于A股指数,并且拉平了各项指数之间的差距,这不会因为过去两年的亏损而改变。”
如果展开来看,每年承载公募基金收益中枢的风格往往是迥异的,“你方唱罢我登台”,分别由不同的基金经理、不同的重仓行业担纲起来。因此,在陈曙亮看来,长期投资一只基金、一种风格以及若干只相同风格的基金组合,其实是没有价值和意义的。
“国内公募权益基金的本质属性就是赚个体的短期贝塔和群体的长期阿尔法。”多年下来,陈曙亮明显感受到,公募基金短期收益主要还是靠风格贝塔、行业贝塔来驱动,多数短期绩优基金经理可以归为“时势造英雄”,只有向上的权益投资周期,没有永葆青春的“牛人牛基”,很难有单一产品可以穿越风格、穿越周期。
虽然大家都明白均值回归的道理,但如何判断回归的时点和力度是难上加难,想要完美切换风格的胜率更是非常之低。“近年来,均衡风格产品已经慢慢淡出历史舞台,基金公司加大力度布局行业主题产品,正是用实际行动证实了通过单个产品风格贝塔取胜这一路径的有效性。”陈曙亮坦言。
从短期爆发转向长期稳健
从投资基金的维度来看,陈曙亮指出了两条获取收益的主要路径:一条是优选短期表现最为强劲的产品;另一条则是“积跬步以致千里”,选择具备长期稳定超额收益的产品。
“如果选择第一条路,就需要每年都选到市场上表现最好的基金,本质上就是做行业轮动,赚取短期的风格贝塔、行业贝塔。”虽然大家普遍认为优选基金是在选阿尔法,但在陈曙亮看来,站在一年或半年的时间维度,无非是选对了行业和风格,基金产品不过是行业和风格里的“快马”。
一方面,在长周期中,A股本身的行业和风格在持续不断的轮动,并且遵循着均值回归的市场规律;另一方面,个人投资者往往会高估风格和行业带来的收益,低估参与其中之后带来的亏损,并且相对于止盈,止损会更加难以让人接受。
正是通过对上述两方面的充分思考,陈曙亮逐步意识到,想要通过主动选基来择对时机、切对方向,难度实在太大,过去这种依靠短期爆发业绩的选基思路需要及时转变。把握公募基金群体性的长期阿尔法,反而是组合配置的新出路。
“未来,单个基金的风格贝塔、行业贝塔可以交给指数产品、量化产品用特定的算法去做,特别是对于有相关配置需求的机构客户和专户客户来说。”而对于普通投资者,陈曙亮认为,他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拥有足够长的投资周期,如果投资对象能够长期向上发展,那么“积小胜为大胜”,获利的几率可能会更大。
打造偏股型基金指数的增强载体
身处“万基时代”,在陈曙亮眼中,能够代表整体公募基金行业的“锚”,正是偏股型基金指数。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市场上几乎没有连续十年能够战胜该指数的其他单一指数。相较而言,该指数更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阿尔法收益。
“一方面,市场上始终存在部分长期波动向上的个股,单一基金可能无法覆盖,但是公募基金整体可以囊括进来,使得基本面具备一定的支撑;另一方面,偏股型基金指数内部通过调整权重,可以自动实现风格切换和行业轮动,相比单一基金,交易磨损更小,更便于捕获权益基金的收益中位数。”落实到投资工具,陈曙亮认为,FOF为该指数的最佳载体。
首先,由于是基金组合,陈曙亮表示,FOF更便于实现对偏股型基金指数的复制或增强;其次,相比个股,基金产品具有高度的趋同性,通过内部的纠错机制可以实现有效的跟踪。
“相比被动产品,主动基金依然具备长期的阿尔法收益,但FOF持仓不应把重点放在捕获短期风格贝塔、行业贝塔上,而是成为偏股型基金指数的增强载体,获取相对稳定的超额收益。”陈曙亮建议。
拟由陈曙亮担纲的浦银安盛招睿精选3个月持有混合(FOF)正在发行中。该产品将通过对市场的深入研究,形成大类资产投资观点,进一步应用量化模型(Black-Litterman模型)确定大类资产配置权重,同时通过自主开发的量化基金优选模型来筛选基金,获取资产轮动的贝塔收益以及资产内部的阿尔法收益,争取实现基金资产长期保值增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