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兴证全球基金谢书英:等待需求释放 新能源行业前景可期

王鹤静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今年以来,A股热点转换频繁,板块和风格轮动明显,市场整体的走势也是一波三折。而下半年以来,提振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新一轮“政策底”逐渐夯实。

  那么,政策对于市场的影响效果如何?是否可以持续?接下来市场将如何演变?兴证全球基金基金经理谢书英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围绕这些问题分享了自己的见解。 

  政策效果已经有所体现

  中国证券报:7月以来,提振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新一轮“政策底”逐渐夯实。但从目前来看,市场恢复程度似乎并不明显。您认为权益资产对政策反应不明显的原因是什么?

  谢书英:一般来说,政策从发布到产生效果需要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投资者的预期调整也需要一个过程。不少持悲观态度的人认为,以目前中国经济的体量,常规手段的作用有限,需要一些非常规手段才能起到作用,但我个人相对没有这么悲观。

  实际上,政策效果已经有一些体现,比如近期房地产行业出台了很多宽松政策,通过一些高频数据可以看到,政策出台后成交数据出现了一定的回升,后续虽然又有所回落,但仍然比政策出台前的状态要好。

  我们与很多企业交流后发现,很多企业家没有“躺平”,实业对未来的预期可能会比我们更加乐观。虽然现在经济周期不是很好,但是他们该做投资还是在做投资,该做研发还是在做研发。从长期来看,居民买车、买房等消费升级的需求也一直存在,只是实现时间会晚一些。

  中国证券报:今年7月以来,房地产政策进入密集发布期,您认为这些政策的逻辑是怎样的?

  谢书英:房地产政策最首要的作用是要把一线城市稳住。从历史来看,上涨阶段通常先涨的是深圳和广州,接着是北京和上海,然后是二三线城市。下跌阶段也是一线城市先跌,二三线城市跟随其后。现在政策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把一线城市的资产价格稳住,扭转市场预期。一线城市的买房需求是存在的,人口还在净流入。

  整体来看,中国的城镇化率还没有到顶,地产需求存在基础的支撑量级,销量很难持续下跌。从目前我们内部的研究来看,地产销量数据已处在偏低的位置,后续如果不出意外,应该会逐步回升。

  我关注房地产行业,是因为地产周期依然是中国所有周期的最上游,大部分行业的周期都可以看作是地产周期的衍生品。地产的产业链非常长,而且房地产是居民资产负债表中占比最大的科目,居民要么是存钱未来买房,要么是贷款买房。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一切都是以居民收入为最终考量,如果房价不断下跌,人们的资产在缩水,对投资收益的预期下降,消费也不会好。

  新能源产业链盈利短期存压

  中国证券报:您所管理的兴证全球合瑞混合持有一定比重的电力设备新能源板块标的,那么您如何判断这一板块接下来的走势?

  谢书英:我们长期比较看好新能源,短期产业链盈利可能存在压力。从需求端来看,海外需求还处于较好的状态,但由于受到供给端竞争格局的影响,目前主要压力在于新能源的主材,比如硅料、锂的价格一直在下降,随之整体产业链的盈利情况会受到一定的挤压。

  现在大家都预计主材价格还会跌,就会等到价格跌到一定位置再买,导致主材价格会加速下跌,不过到大家开始买的时候,需求量也会比较集中地释放。

  市场普遍预计明年主材价格可能还会下降,但辅材价格不一定会继续下降。一般主材供给端的固定资产占比较大,比如锂矿一旦开发出来,就会持续地开采,调整供给端会比较难。而大部分辅材偏轻资产,产能可以灵活地跟随销售情况进行调整,所以供需格局的再平衡会更加迅速。

  中国证券报:长期来看,您认为新能源行业是否仍然值得配置?

  谢书英:我们在等待需求的释放。其实价格越往下走,需求就会累积越多,迟早会释放出来,目前只是短期去库存没有完成,长期来看新能源行业还是有前景的。

  近期,欧盟更新后的可再生能源指令设定了欧盟清洁能源使用的目标,推动该地区在2030年底前将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提高两倍,所以从传统能源向新能源的转向仍然是全球趋势。

  居民财富配置趋势转向资本市场

  中国证券报:有观点提出,未来中国居民财富配置的主要方向将会是A股市场,房子不再是最大的配置方向,所以A股还有很大增量空间,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谢书英:我们已经观察到,房地产投资在整体投资中的占比相比以往下降了很多。未来经济的支柱性行业会不会改变,就要看有没有新的产业发展起来,如果新的产业崛起很快、体量足够大,自然就会取代房地产。届时,作为中国经济上升主动力的产业将会在资本市场上有所体现,因此,居民财富配置向资本市场转移预计也会是一种趋势。

  中国证券报:站在当下时点,您未来的投资思路是怎样的?

  谢书英:现在面临的情况确实比较复杂,我们会努力把研究做得更细致一些,把行业和企业理得更清楚一些。中国经济具备韧性,市场估值水平已经处于历史较低区间,我相信未来会好起来的,也希望投资者能够保持信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